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李龙是个行动派(第2页)
第二天是星期天,李龙没到四队,在县里的大院子整理着厢房里的那些东西。有些皮子需要晒一晒,免得生虫。地窖里的那些东西也要拿出来看看。
那些字画什么的,看着放地窖里有些发潮,他知道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得想办法处理一下,不然可保存不到发挥价值的时候。
中午吃饭的时候李龙问了一下顾博远,顾博远说道:
“那就裱起来啊。字画裱起来后,那保存时间就长了。不过玛县没裱书画的,恐怕你得去乌城。”
李龙想想这些字画的价值,去趟乌城就去趟乌城吧。
“最近我们单位人说,牛羊肉价格都涨了一些,涨的不太正常。”顾晓霞在饭桌上也聊着八卦。
杨大姐笑了,她说道:
“可能因为咱在做肉干,每天需要的肉多,这就影响了。那个克尤木也说了,咱们每天需要几十只牛羊,虽然看着不多,但天天都要,市场上牛羊肉的价格就涨了一些。”
几十只牛羊的买卖,放在后世在牲畜市场上连浪花都惊不起一点儿。
毕竟南北疆几个大的牛羊肉市场,牲畜巴扎上面,常年都是几千上万只的牛羊在买卖。
但眼下不一样,这时候全疆的人口数量一千多万,比二三十年后少三分之一。
更重要的是,八十年代牛羊肉的人均消耗量远比后世少。八七年全疆牛羊肉的产量是十来万吨,三四十年后是一百多万吨,十倍多的差距。
而且这时候市场流通的效率可没后世那么快。这时候的市场就像是一团浓稠的浆糊,你搅动其中一块,动的只是周围一小点儿。
后世的市场就像是一池清水,你动其中任何一点,都可能影响到整池水大部分的水面。
所以在八十年代,牛羊肉风吹草动,就能够影响到周边的价格,却不会波及太远。
物流、运输和信息的渠道传播都有影响。
李龙倒也没什么在意的,也就涨那么一毛几分钱,影响不大。
“我听那些二道贩子说,最近石城又有人在玛河上游找到了一块几吨重的玉石。这回是学校的老师,带着学生们去春游,在河边玩水的时候发现的。
那个老师当时没说啥,回去后就找了人找了车,去把那块玉石给挖回来了,据说已经有玉石商人找他谈价格去了。”
顾博远说这话的时候,还是很羡慕的。
几吨重啊,怎么说也值十几万吧?
自己虽然在县里也算有钱人了,但和这种一夜暴富的人比,差得远。
“看来玛河上游大块玉石很多啊。”杨大姐的语气里也是羡慕。
她现在负责肉干加工作坊,一个月稳定的能入手上千块钱,已经不少了。
但人心哪有知足的时候呢?
“这两天据说有不少闲人都开始往玛河上游,往南山里去了,想要找块玉石发财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有些人知道我们收购站以前也是收玉石的,还拿着一些石头过来问。”顾博远是把这个当八卦讲的:
“结果我一看,嘿,大部分根本不是什么玉石,就是石英石,让我给骂走掉了。”
李龙在意的却是老丈人说的那个许多人开始往山里去找玉的事情。
修路是好事,但也有不好的地方。自己先前发现的那块大玉石,就在路边。现在路已经修到了深山里面,有人往山里找玉,很可能就会沿着那条路往山里去,毕竟有路好走啊。
说不定就在河边找找挖挖呢?
他想着觉得自己还真就不能放任那块玉石在山里了,指不定哪天玉石不见了,然后被传成了八卦,那损失可就不小了。
第二天大家各自上班,李龙把明明昊昊送到四队,然后去石城拿了一些杂碎,然后就进了山。
果然,一路上看到有零星的人或步行或骑自行车往山里走。等到清水河村那边的时候,能看到链轨拖拉机和小四轮拖拉机的印子,说明孟海他们已经进山了。
李龙开着车子进了山,路上遇到步行的大胆的还冲他招手,看那意思是想让他捎一段路。
李龙能看出来对方手里拿个铲子,背个军用旧水壶,一看就是进山找玉的,才懒得理,车子直接开过去了。
等开到孟海那里,发现这两天不见,孟海他们又往里修了一公里多路。
这一段路修起来比较方便,树少,推土机直接上就行。
孟海他们修路的标准没降,李龙吉普车开过去的时候,发现路上没有大石头,压的比较平比较平整瓷实。就算有大雨,也不至于一下子把路给冲掉了。
李龙把吉普车停在了距离孟海他们二三十米的地方,下车后看到孟海正在指挥着推土机把前面路基上高的地方往平里推。
开推土机的是另外一个人,显然现在孟海已经适应了组织者和指挥者的位置,不再身兼数职了。
指挥完之后,他向李龙走了过来。
“还打算干几天?”李龙问道。
“再干个四五天吧,然后就得准备起场了。”孟海说道,“麦子还有一段时间才能割,但麦场得做准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