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隔壁国家的形势越来不好,但机会也多了
顾博远第二天在大院子里吃的早饭,吃过后就开着伏尔加,跟在李龙的嘎斯车后面去了刘高楼住的招待所。
刘高楼他们也吃完退了房,和李龙他们一起去了糖厂,五十吨白糖装车后,和李龙招招手就离开了。
离开的时候顾博远脸上明显能感觉到有点意气风发,这是去开拓一个新的市场了。
李龙只是感叹岳父现在心劲还是挺足的。
他回到收购站,看院子里已经有人开始过来卖贝母了,便把车子停好,进去给老爹打下手。
收皮子李青侠很在行,贝母现在才开始,李龙怕老爹把握不住。
果然,对于不太干净的贝母,李青侠定价就有点飘,不说非常忽高忽低吧,感觉就有点随心。
李龙就等收完后在边上提醒,只要杂质没除干净、没有清洗过的贝母,一律低价。
李青侠在把握贝母干湿程度上同样经验不足,李龙干脆就自己当主柜,只要来卖贝母的都是他来收。
收完等没人的时候再和老爹说这些贝母干湿程度怎么分辨,价格怎么定。
总之就是在这里,干净的、干燥的贝母定价最高,当然如果筛选过的那种颗粒大的特级品,价格自然更高。
另外就是干净的,略有点不是很干的价格略低一点,哪怕很干净,但比较脏的贝母,价格也不会高点,因为需要重新淘洗再晒。
当然,哪怕就是所谓的低价,其实比其他收购站的价格也要高一些,只不过相对自己收的高价贝母来说是低价。
对于贝母干湿程度的把握主要是个经验问题,李青侠花了四天时间基本上掌握——也是陆续有拿着各种贝母过来卖的人充当样本。
不然的话,李龙还真不好给老爹示范。
顾博远他们第二天就到了伊宁,然后给李龙这边打电话报了平安。
刘高楼在第三天就给李龙打过来电话,说刘山民那边已经知道了李龙的需求,他虽然还没去找货源,但知道那边的确有大马力轮式拖拉机。
刘山民转述给李龙的消息里说,目前苏方哈加盟共和国的一些大型农庄,农机具虽然很全,但利率程度不高,有些人在播种过后,就把这些农机具运往黑市售卖。
所以下一趟李龙应该就能拿到他想要的拖拉机了。
当然,刘山民也同意李龙用人民币结算,到时钱直接给刘高楼就行。他那边用白糖从黑市兑换更多的美元,自己的经费是充足的。
刘山民没给李龙说的是,李龙给他提的这个需求正好掩护了目前他要进行的一项挺关键的任务。
大马力轮式拖拉机算是非常昂贵的设备,能搞这个说明刘山民在那边主要就是做商贸,这样的话原本有些盯着他的人就会放松,方便他去搞真正需要的东西。
当然这个不需要和李龙说,这是刘山民自己的事情,他只能说,李龙的这个需求,对他来说真的是天降好事。
刘山民越发觉得李龙真是他的福星,每回需要的东西,正是他这边能搞到且对他的行动有用的。
有些时候刘山民甚至有个荒诞的念头,这个李龙会不会是另一条上线专门来配合他的?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刘山民对李龙算是知根知底,知道这是巧合。
偏偏是这样的巧合,让他这一年来的行动越发的顺风顺水,所以才感叹世事的巧妙。
李龙在接到刘高楼的电话后,就给刘建华那边打电话,催要水泥。
“李老板实在不好意思,你要不打电话,这水泥的都给忘记了。”
刘建华最近有点忙。改开已经有十年了,北疆虽然比口里的建设速度慢,但那也只是相对速度,实际上这两年基建和城建,无论是乌城还是北庭都在加速,一栋栋楼房盖起来,一片片厂房建起来。
水泥的需求量在增加,水泥厂子也在新建,刘建华的生意一直好得很。
当然,他也不至于会因为这个不和李龙做生意。李龙这边需求量大,单价虽然不高,但总体的利润却并不少。
所以李龙这边一打电话,那边刘建华就组织车队往玛县运水泥,三天时间,一百吨水泥到位。
目前皮子已经运走,李龙知道接下来刘山民那边对水泥的需求量可能会更大,所以他干脆让刘建华再运两百吨水泥过来。
李龙相信在贝母旺季到来的时候,刘高楼应该就能把这些水泥运走。
不知道是不是受了去年贝母季的刺激,今年进山挖药的人不仅多了,挖贝母的时节也提前了。以往都是在四月下旬左右开始挖贝母,持续一个多月。
现在从收到的贝母来看,四月十号左右,就已经有人在山里开挖了。
这时候的贝母苗甚至才张开两片叶子,这些人还真是……利欲熏心啊。
不过好在下面的贝母大小不变,无论是两片叶或者四片叶,这贝母是去年开花后长饱满的,所以挖的早点无非就是让它早点出土。
并不会影响贝母的品质。
老爹李青侠已经掌握了给各种贝母定价的方法,李龙也就离开了柜台,继续干他那些零散的事情。
他给玛县和呼县两个林业队打了电话,然后带着车去他们那里,把两个林业队库房里的“垃圾”清空,总共花费了一万五千块钱加上两箱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