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犁地,也是门学问:姜至瑜,我领先了
玛县就有运输公司,现在也有私人买卡车跑运输,更别提周边的石城和更远点儿的北庭了。
所以李龙的意思是想找能拉五十吨白的卡车还是容易的。现在下班了,他打算第二天就给县运输公司打电话,看他们接不接这个活。
刘高楼这一天也跑累了,李龙要请他吃饭,他连说不用,在沙湾路边吃过了,然后就带着人就去招待所,说要赶紧休息。
李龙没忘记给顾博远那边打电话说东西已经拉到了。
顾博远那边天还没黑,给李龙说他们这边才下班,正在盘点,东西到了就行了,电话也就挂了。
李龙这才反应过来,虽然就隔着个天山,但玛县比伊宁那里天早黑半个小时。
李青侠看着两台巨大的拖拉机感叹着:
“嘿,看着真带劲!这么大的家伙,这犁地跑得肯定快,不过这平时没啥,开春的时候地里是湿的,这拖拉机会不会吭到地里?”
“不会。”李龙摇头说,“这玩意儿一台顶那链轨拖拉机两台的马力,轻松就拉走了。”
他打算明天和运输公司说好后,就把机子开回到四小队去,后面犁地啥的就可以用这个了。
其实这玩意儿重点作用就是犁地平地,动力足,一天一夜犁个四百亩,按现在四小队的价格,一天就是两三千的毛收入。
只要地块够大,虽然这拖拉机贵,但好好干一年也就赚回来了。
当然前提是人家能把地给你干。四小队目前已经有三千多亩地了,全算上的话,犁平耙一整套下来要十来块钱,春犁一遍秋犁一遍,一年就能弄个五六万甚至更多。
当然以李建国的人脉,搞好了自然不止四小队这一块地方,就看接下来他想怎么干了。
纯搞机械化,就凭这大马力轮式拖拉机,对着链轨拖拉机来说算降维打击,没得比。
当然,实际上怎么搞看李建国自己的,李龙搞这个一部分是真有农业机械化梦想,另一方面也是个情怀。
他自己开收购站,根本就没啥时间去搞农业,既然大哥有这方面的打算,那他肯定是全力支持了。
那些皮子贝母卸下来之后先堆在临时仓库里,明天还要清理。
李龙和李青侠回到大院子吃饭,这时候已经比较晚了,他们回来后顾晓霞和杨大姐两个都在院子里等着。
中间李龙他们没回来,顾晓霞就打了电话,知道这边忙,就留了饭菜。
这时候把锅里的饭菜弄出来,李龙和李青侠两个边吃,边给顾晓霞把情况说了一下。
“看来我爸他们在那边搞得还行啊。”顾晓霞听说父亲送来了一批皮子和贝母,量还不少,笑着说道。
“嗯,好得很。”李龙一边吃一边说道,“那边二道贩子多,没成规模的私人收购站,咱开的是头一家,有公家给过来道贺,那些乱七八糟的人都清楚。
再说了,头一家上电视台上搞七天广告的,还是三种语言,这一下子让许多人都知道了,那些县里的家里有货的人也都过来卖,收的东西就多了。”
万事开头难,一开始搞得好,这局面打开了,后续只要把牌子立住,服务态度搞好,不发生意外的的话肯定就会继续红火的。
顾晓霞笑着点点头,去照顾明明昊昊去了。
李龙则和李青侠继续说起这大马力轮式拖拉机的优点来。
李青侠虽然不清楚为什么这拖拉机才过来,小儿子就如数家珍的啥都知道,但不妨碍他为小儿子自豪。
“咱这算是县里头两台吧?”李青侠问道。
“嗯,石城去年就进了,新的。咱这算是二手,不过要按县里来说,这是头一台。”
“嘿,”李青侠也挺激动的,这说明啥?说明自家的情况,已经排到了县里的前列了。
“两台啊,这恁贵的玩意儿,你弄一台不就行了,咋还搞两台?”李青侠有些不解。
“一台放咱们队里我大哥自己开,我想着再搞一台跑着赚钱。老爹你想啊,现在犁地平地耙地一整套下来要十几块钱。
链轨拖拉机一天犁个一两百亩顶天了。实际上现在各队的链轨拖拉机大都是老旧货,犁个几十亩就趴窝在地里的多得是。
如果是开春,早点犁地还没啥,如果是秋天呢?有些人地收了后就着急着要犁了压冬麦,这样的话村里那一台老旧的东方红七十五,估计就得连轴转,就这样还不一定能完成预期。
所以我的想法是,让俊峰或者其他人,开着这拖拉机到时往外面跑,跑着去犁地赚钱。”李龙说道,“这样的话,本钱能早点回笼。这个不光是给咱赚钱,也是在帮着乡亲早点把地种好。”
李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说实话。
这一世他的蝴蝶翅膀扇动了一下,有了钱便在四小队买了新的拖拉机,还买了一台放在孟海那里。
但原来的时空,四小队一直就是王财迷用队里那台,再后来有人买了台804,也是旧机子,不过技术没王财迷好,所以就那么用着。
不光四小队,其他小队基本上也都是这样,用旧机子,几乎没有人买新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