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有蓁宝冰棠要吃松子

第749章 嫁妆(第2页)

紧跟着的是二十八抬紫檀木柜,柜门上嵌着螺钿拼花,或绘“百子图”或刻“千福纹”,柜中叠着四季云锦——春有鹅黄缠枝莲软烟罗,夏是月白蝉翼纱,秋藏绛红葡萄纹蜀锦,冬压黛紫狐狸毛大氅,边角都滚着金丝银线,风一吹便泛起粼粼光浪。

最惹眼的是二十八台金珠首饰箱,金锁、玉镯、赤金缠枝步摇、东珠耳坠……件件用红丝绒衬着,日光下金芒流转,连抬箱子的小厮都忍不住屏息——听说里头还有姜老夫人亲自收着的“传家凤冠”,珍珠缀成的凤凰尾羽足有三尺长,是当年老夫人出嫁时的压箱宝。

后头跟着的是十台“生活用度”:四季炭火、上等香粉、甚至连丫头们的新衣裳都分箱装着,更别说苏蓁平日常用的笔墨纸砚,都用湘妃竹盒装着,贴了红签细细标着“姑娘亲用”,还包括了一副金丝楠木的寿材。

最后八台,是国公夫人特意备的“田契地契”,“店铺文书”,用红绫子裹着,压在最底下——说是“女儿家手里有底气,日子才过得硬气”。

抬嫁妆的队伍路过时,街头巷尾挤满了看热闹的人,都是沿街的百姓挤在青石板路上张望,见那嫁妆队伍足足排了三条街,抬盒的、搬箱的、牵马的小厮穿得齐齐整整,腰间都系着红绸,路过时还会往孩童手里塞喜糖。

有婆子凑在一处嘀咕:“到底是国公府嫡女,这嫁妆怕是能抵寻常人家十辈子都不止的家业了,瞧瞧那木箱上的金漆,光看着就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