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兼领属国(第2页)

他们中不乏有人想借着昌黎坚固以拖待变,也有的则长期畏惧于公孙昭的余威,甚至还幻想公孙昭有何破敌之策。

然而,几乎所有人都没料到,这位在辽东威风赫赫的都尉,竟然在大敌当前连夜逃走。

还屈辱的死在了城外乱军之中.

“那辽东太守竟然如此激进!”

“都尉可是两千石高官啊!”

“我属国可不是他辽东地界啊!”

“欺人太甚,欺人太甚啊!”

有那些平日跋扈的将领,怒火中烧,扬言报复。

而谋士们则明显理智许多,七嘴八舌道:

“蠢货!”

“你们以为咱们打得过吗?”

“打得过都尉会自己跑吗?!”

“投降,快投降!”

“城外那个家伙根本不是个讲道理的人。”

“若是真的让他打进来了.”

“咱们所有人都得死!!!”

人的名树的影。

他们虽然不曾见过苏曜,但是朝廷邸报对于苏曜昔日在并州与河北的作为还是有所描述的。

虽然一如既往的惜字如金。

但是,其对叛党毫不留情的做派却是明白无疑。

眼下,随着公孙昭的死,他们突然发现自己很可能被扣上一顶叛党的帽子。

两千石的公孙昭都死了,他们这些小鱼小虾,哪个敢赌自己的脖子够硬?

于是乎,共识没费多大功夫便迅速达成。

随着昌黎城大门缓缓的洞开,城中文武百官们纷纷挂着白旗出门,在这寒风瑟瑟的天气下,跪在城门两旁,高呼道:

“君侯威武!”

“我等愿降!”

“恭请苏君侯入城!”

随着这一声声整齐的高呼,苏曜率领的大军缓缓驶入昌黎城。

他骑在高头大马上,目光如炬,扫视着这座刚刚经历了一场风波的城池。

这座位于辽河西北,坐落在大凌河畔的辽东属国首府,并非今日河北之昌黎,而是辽宁义县。

其历史悠久,在春秋时即有古孤竹国在此设城。

在前汉时曾名交黎县,后汉改昌黎,划辽东属国,监控此地安置的乌桓诸胡,乃是一座军事化风格明显的城池。

倘若强行攻取,恐怕伤亡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