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鸡犬升天(第3页)

 王柔和袁绍,刚刚都按制交纳了这笔钱。 

 朱儁想到自己,不由感到苦涩。 

 离谱,太离谱了。 

 但朱儁倒不是嫉妒苏曜封侯,因为他很早就封了,还是都亭侯,比关内侯高上一级。 

 现在这小子,跟自己当初的情况差不多嘛,他还不是主官,就一口气拔升到如此地步。 

 在苏曜混不吝的娶了那个匈奴公主后,刘宏便已经看出来了,这小子怕就是个愣头青,那些世家跟他也没多大关系。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 

 在张辽之后,更为惊喜的则是王凌,这位没有任何军职在身的小后生,直接被加赐了比三百石的羽林郎,不得不说他世家的身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这钱,虽然是太监来收的,但实际上皇帝的定制。 

 太踏马正直了,以至于袁绍这位监军御史那是一点毛病都挑不出来,完全沦为记功人,打了个酱油。 

 甚至苏曜的贿银都被免了! 

 在他刚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那蹇硕就摆着手,谄媚的表示无需此事。 

 在大汉,对于没什么出身的寒门,六百石已是顶级。 

 这出的什么气? 

 是啊,苏曜清正廉洁,连那袁绍和王柔都不得不佩服。 

 是他朱儁亲自回乡,广散家财,募了数千家兵,与州郡残兵一同,拼死奋战,斩将克敌,旬月之间,州郡平定,受降数万人。 

 为此全国不少州郡都出现了主官缺员的情况。 

 他们虽然痛恨此事,但,规矩就是规矩。 

 “嗯?出气?” 

 但这对于张辽已是绝对的惊喜。 

 袁绍嘴唇在发抖,那王柔的表现也没好太多。 

 那是十年前他任交州刺史时的事情。 

 蹇硕看着这些突然诧异骚动的人们,立刻又换了副严厉的脸色,冲洛阳拱手: 

 “关内侯清正廉洁,忠心为公,为朕、为朝廷解决财赋难题,故特此免收迁官钱。” 

 直到那黄巾之乱爆发,他才熬出了头,被人想起来,一口气拔到了比两千石的右中郎将,与皇甫嵩、卢植一同出征。 

 规矩。 

 形势可说与之前的并州并无太大差异。 

 “还能不用交钱的吗?” 

 毕竟他们出身在这,能有此等地位,已是百般荣耀,尤为难得了。 

 但没料的倒也是有的: 

 “赵四郎竟然封了黑山校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