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8章 格局大变(合章4K6)

 “听说了嘛,听说了嘛?”

 “科举舞弊事发,三公伏法,弘农杨氏几代清名啊,没想到竟被这杨彪毁于一旦呐!”

 “是啊是啊,平日里看他们一个个道貌岸然,满口仁义道德,没想到竟如此不堪。”

 “活该,活该啊!”

 洛阳的街头巷尾,百姓们议论纷纷,对近日朝堂上的巨变感到极度的震撼。

 一方面,弘农杨氏身为清流领袖,结果却为以权谋私,在科举一事上徇私舞弊,极大的颠覆了他们在百姓和士林中的形象。

 另一方面,杨彪身为三公,因这科举舞弊而被直接处斩,这在大汉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事件,引起了朝野上下的轩然大波。

 毕竟,三公地位尊崇,除非事涉谋反,否则从未有判死的先例。

 如今,这杨彪因科举舞弊而死,可谓是开历史之先河,而苏曜也通过此事,向天下宣告,科举乃国之根本,容不得一丝亵渎。

 经此一事,原本对苏曜推行科举制度心怀不满、暗中抵制的世家大族们,也都纷纷收敛了心思。

 他们见识到了苏曜的铁腕手段,明白在这件事上绝无通融的余地,而寒门学子们则是纷纷拍手称快,奔走相告,对苏曜钦佩又感激。

 “太好了,太好了!”

 一位年轻的学子眼含热泪,激动地说道:

 “大将军真是英明神武,为我等寒门学子讨回了公道啊!”

 “是啊,若不是大将军雷霆手段,我们这些寒门子弟恐怕永远都没有出头之日。”另一位学子也感慨万分。

 “大将军文武双全,不仅平定了叛乱,还为我等寒门子弟开辟光明之路,此等大恩,某必没齿难忘!”

 “日后若能有幸入朝为官,必当誓死效忠于大将军,万死不辞也!”

 洛阳城中的学舍内,寒门学子们群情激昂,纷纷表达着对苏曜的感激与敬意。

 随着杨彪等人的伏法,首次科举成绩作废,朝廷已经下发了通知,将在一个月后重新举办京师会试。

 这一次会试将由卢植和王允二人坐镇负责,而苏曜本人则亲自监督,并且负责之后的殿试策问环节。

 而且这一次,还有一个与之前大为不同的一点。

 那就是对于上次揭榜,大半都是关东世家的情况,苏曜予以调整。

 他根据各州的人口比例和受教育程度等情况,划分了不同的录取名额,以保证各地区都能有合适数量的人才脱颖而出,避免人才选拔的地域失衡。

 这一下,虽然中原和山东等地依然占有很大的优势和录取名额,但偏远地区的边郡学子也看到了更大的希望。

 “天呐!”

 “大将军这简直是开千古未有之创举啊!”

 一位来自凉州的寒门学子双手颤抖,声音激动得有些发颤:

 “我等边郡之地,向来被视为蛮荒,人才难以出头,如今大将军如此举措,实乃我等的大救星!”

 “是啊,原本以为此次会试,我们这些边郡之人不过是陪跑,凑个热闹罢了,没想到大将军竟能如此思虑周全,公平对待。”

 另一位来自幽州的学子握紧双拳,眼中满是斗志。

 “没错没错,没想到我交州还能有这些个名额。”

 交州学子则是眼含热泪,激动不已道:

 “有了这名额分配,我等便有了出仕的机会,必须要好好把握,方才能不负大将军的这番苦心。”

 边郡学子们欢天喜地,热泪满眶。

 不过欢喜自然就有人忧愁,之前在上次科举中大获全胜的关东学子全都黑了脸色,一个个如丧批考。

 “怎么能这样,怎么能这样?!”

 袁绍的侄子袁浩,听闻噩耗后就是一阵暴跳如雷,他将手中的茶杯狠狠的一甩,摔得噼噼啪啪。

 作为袁氏家族的子弟,别看袁浩整日没个正形,但他到底是自幼便享受着家族的庇护和优越的教育资源。

 在第一次科举中,即便几经审查,但最后还是证实,他确实是凭着自己的才学,榜上有名。

 本以为这次科举他也可如法炮制,继续延续家族的荣耀。

 然而,苏曜的新政策却让他倍感焦虑。

 “那些边郡蛮子,四书五经都不利索,凭什么可以享受优待,生生从我等手中抢走如此多的名额?!”

 袁浩满脸涨红,气的是怒目圆睁。

 他不急不行啊!

 上次他的分数也就是个中下水平,这次要是考虑录取名额的全国分配,那他怕是真的要名落孙山了。

 他可是四世三公的袁家子啊!

 你告诉他居然出不了仕???

 “这是开的什么滑稽玩笑啊!”

 袁浩怒不可遏,一脚踢翻了身旁的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