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0章 高柳城破,代郡收复,希望之种(合(第3页)

“以往察举制下,世家大族,尤其是那些关东世家们垄断仕途,寻常学子即便有才,也难有出头之日。”

“就如我等边郡子弟,即便数代积累,也不过困于一隅之地,世为郡吏,难有作为。”

“而如今,苏曜这科举制一出,那不论出身,唯才是举,这对我等边郡士民来说,岂不是天大的机会”

“机会”有人冷笑一声,“李兄莫不是被那苏曜蛊惑了科举制虽说是唯才是举,但那些考题、考官,还不是被世家大族掌控我等边郡士民,如何能与中原世家抗衡”

“此言差矣!”

李成摇了摇头,正色道:

“诸位可知,此次科举,三甲之中有两人皆是寒门出身,其中一人更是来自边郡扶风的不知名之辈。”

“这说明什么说明苏曜的科举制并非虚设,而是真正为天下士子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

“况且,”李成继续说道,“苏曜在科举制中特意为边郡士子划定了名额,确保我等边郡士民也能在科举中占得一席之地。这等举措,难道不是对我等边郡士民的优待”

屋内众人闻言,纷纷陷入沉思。

李成的话确实让他们心中有所触动。

以往他们作为边郡士民,仕途上总是被中原世家压制,难以出头。

如今科举制一出,似乎真的为他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可是……”那土财主依旧不甘心,皱眉道,“即便如此,苏曜的均田令又如何解释他若是真为我等边郡士民着想,为何又要推行这等损害我等利益的政令”

李成叹了口气,缓缓说道:“均田令确实触及了我等的利益,但诸位不妨换个角度想想,苏曜推行均田令,目的是为了抑制土地兼并,缓解百姓的困苦。”

“如今天下渐乱,那是流民遍野,反贼遍地,多少豪门大户毁于战火,数代积累付之一炬”

“倘若大将军的政策真能够使得天下大治,让百姓能安居乐业,令社会安定,我等又何尝不能从中受益”

“再者,”李成顿了顿,继续说道,“苏曜虽推行均田令,但也并非一味打压我等,还是允许保留一定数量土地的,其更多的还是限制那些豪门巨富。”

“按他的标准要求来看,以某之间,实际上再在座各位受到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

“只要我等遵纪守法,不再肆意兼并,便不会受到过多影响。”

“况且,苏曜还推出了特许经营制,允许我等参与造纸、印刷等新兴产业,这可是前所未有的商机啊!”

李成的话如同一记重锤,敲在众人心头。

他们原本对苏曜的新政充满敌意,但经过李成这一番分析,似乎也看到了其中的机会。

“李兄所言极是。”

赵明终于开口,缓缓说道:

“苏曜的新政虽有些激进,但也并非全无好处,我等若是固守成见,坐失良机是小,枉送性命那就得不偿失了啊。”

“赵老爷的意思是……”有人试探性地问道。

赵明环视众人,沉声道:

“如今高柳城危在旦夕,我等若是继续负隅顽抗,恐怕城破之日,便是家破人亡之时。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开城投降,或许还能为家族谋得一线生机。”

“可是……”那土财主依旧犹豫不决,“若是投降,苏曜会不会对我们秋后算账”

李成当即摇头说道:

“苏曜虽手段强硬,但也并非滥杀之人,对于主动归顺者优待颇多。”

“只要我等诚心归顺,遵从他的新政,想来必不会为难我等。”

“况且,我等若是主动献城,或许还能在朝廷中谋得一官半职,总比城破后一无所有要强。”

屋内众人闻言,纷纷点头称是。

于是乎,在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后,他们终于达成共识,决定开城献降。

当夜,赵明等人便拜托李成,秘密联络了城外的汉军,表示愿意献城投降。

关羽得知消息后,当即大喜,总算等到了这个时候,那是立刻允诺,表示只要高柳城开城投降,便保证城中百姓和士绅的安全,朝廷大军乃是正义之师,必秋毫无犯云云。

就这样,在刘恢还一脸苦情,为如何坚守城池而焦头烂额时,城内的世家豪强们已经暗中达成了共识。

次日清晨,刘恢刚刚起床,便听到城外传来一阵喧哗声。

他急忙登上城楼,只见城外的汉军已经列阵整齐,旗帜鲜明,而城内的百姓和士兵们却纷纷涌向城门,杂乱如菜市场一般。

“怎么回事城门重地,何人在此造此!”

刘恢大惊失色,急忙下令亲兵前去查看,驱散人群。

然而,他的亲兵们还未赶到城门,便见赵明、李成等人带着一众家丁和士兵,已将那里控制,正缓缓打开城门。

城外的汉军骑士们顿时寻疾如风,狂飙突进,直奔城门而来。

这一幕把刘恢看傻了眼睛,大喝:“混蛋!”

“赵明!李成!尔等竟敢背叛投敌!”

城门口,看着城头上涨红脸色的刘恢,赵明面色平静,拱手大喊:

“识时务者为俊杰!”

“大将军横扫四方,朝廷天兵赫赫兵威,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我等所为皆是为了城中百姓的安危,还望太守体谅,切莫负隅顽抗。”

“混蛋,混蛋!”

刘恢气得浑身发抖,怒吼道:

“来人,快给我把反贼拿下,守住城门啊!”

刘恢仓促下令,然而他却已成孤家寡人,除了其身边的那几十个亲兵外,根本没人听从他的号令。

很快的,汉军骑士便蜂拥入城,控制各处要道,把刘恢五大绑,押了起来。

就这样,高柳城告破,幽州代郡也回到了朝廷的掌中。

就在几乎同时,晨光下的洛阳宫中,仍躺在床上的苏曜突然抬眼:

“哦云长干的不错啊。”

“公孙瓒那边进展的也比预料的要快。”

“看来刘虞果然不用我亲自出手了。”

“嗯大将军你在嘟囔什么呢”

此刻,屏风后,正在宫女的服侍下沐浴更衣的万年暮然回首,好奇问道。

苏曜则只是微微一笑,撇开话题:

“没事。”

“我只是在考虑,回来孩子们该叫什么名字才好。”

苏曜话音一落,不但万年羞红了脸色,一旁的红儿和小春等女也都纷纷低头,悄悄摸着小腹。

在那里,在这战火纷飞的乱世之中,一个个小生命正在孕育成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