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群臣皆惊!国策大施行!敕封九州州牧!(第3页)

 赵封一笑。

 “抬上来,分发百官。”

 陈平当即对着殿外喊道。

 群臣好奇的看着。

 下一刻。

 只见十几个禁卫军抬进来了几个大箱子。

 在百官好奇目光之中,禁卫军打开箱子,里面则是一本本装订成册的书籍。

 “这是何物?”

 群臣诧异看着。

 禁卫军则是拿起书籍,分发百官。

 当韩非等重臣率先拿在了手中后,不由得惊了。

 “这…这是何物?并非布帛,并非奏疏,可却写下了字?”

 “竟如此轻便?”尉缭惊道。

 “此物名为纸,这些装订好的名为纸成册为书。”陈平笑着道。

 “可为何这些书上的字都一样?难道是一个人所写不成?”韩非立刻发现了手中书籍与身边李斯手中书籍的字体一模一样,分明是一个人所写。

 “这些字并非人写,而是以活字印刷拓印而成。”陈平笑着说道,语气之中带着浓浓的自豪。

 “活字印刷?拓印?”

 “纸张成册为书?”

 群臣万分震惊的看着。

 显然这也颠覆了他们的所想。

 这是他们从未见过的。

 “太子殿下乃是天赐吾大秦的圣贤。”

 “纸乃是太子殿下所创,活字印刷也为太子所创。”

 “一张纸可写文字上百,轻巧便捷,一张纸书写内容足可超过上百支竹简。”

 “除此外。”

 “以后书籍抄录,律法施行也无需用人力书写,直接使用活字印刷拓印即可。”

 “诸位同僚皆是大才,想必明白这两件重宝对我大秦有怎样的意义。”陈平大声说道。

 满朝皆是一脸震惊,翻阅手中书籍的同时。

 目光纷纷向着赵封的身上汇聚。

 “太子乃圣贤。”

 “臣等敬服。”

 “大秦有陛下与太子,必可永昌。”

 满朝文武纷纷高呼道。

 他们又怎会不明白这纸张与活字印刷代表的意义。

 这将彻底改写大秦的文化传承。

 “诸卿。”

 “现在可明白了太子对吾大秦有多重要了?”

 “这些也仅仅是太子所展现的微末罢了。”嬴政也是十分自豪的大笑道。

 自己儿子如此厉害,嬴政自然是无比的高兴。

 “陛下圣明。”

 满朝文武纷纷附和。

 “孤与父皇已经商议了。”

 “大秦天下,人口八千余万。”

 “其中能够识文断字的不超过百万。”

 “吾堂堂华夏族,岂能如此?”

 “孤以纸与活字印刷面世,便是为了开大秦之民智。”赵封缓缓开口道。

 “以书籍造册,遍传天下,再以国力创建学宫,必可开天下民智。”韩非一脸激动的说道。

 “韩相果然是大秦重臣,孤如何想,韩相竟猜到了。”赵封微微一笑。

 随后扫视满朝文武。

 “孤与父皇已经商定。”

 “待得四项国策施行之后,将在天下开设学宫。”

 “首先,划分九州三十六郡。”

 “凡吾大秦九州之内,自县城始,开县学宫,郡城开郡学宫,到州开州学宫。”

 “县学宫教识文断字。”

 “郡学宫教军政之理。”

 “州学宫教军政定国安邦之策。”

 “州学宫之上,咸阳设都城学宫,考校大秦九州之学子,通过考校者,可入朝为官。”赵封直接将当初与自己父皇议定的九州三十六郡,乃至于学宫之策宣读百官。

 听到这。

 群臣脸上都是露出了惊骇之色。

 哪怕只是从赵封的话里,他们都听到了赵封语气里蕴含的霸气,还有改变大秦神州的大愿。

 此刻。

 每一个臣子都想到了昔日赵封初为太子临朝时所言的话。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并非来自赵封的一纸空谈。

 而是他真正要付之实践的去做。

 开天下之民智。

 何等的伟岸?

 何等的壮阔?

 “陛下圣明。”

 “太子圣明。”

 满朝文武齐声道。

 如此有利于大秦天下之大事,自然是无人敢反对。

 “九州已立,以吾华夏九鼎而定。”

 “大秦三十六郡已立下。”

 “今。”

 “九州之政理有主官,当封为州牧,执掌一州政务。”嬴政威声说着。

 目光扫视间。

 一个个名字从嬴政的口中说出。

 “严兵,封为扬州州牧,赐州牧印,掌扬州政务,节制扬州诸郡郡守。”

 “蔡赐,封为荆州州牧,赐州牧印,掌荆州政务……”

 “姚贾,封为徐州州牧……”

 “蒙毅,封为豫州州牧……”

 “冯劫,封为雍州州牧……”

 “扶苏,封为青州州牧……”

 “冯双,封为冀州州牧……”

 “李由,封为衮州州牧……”

 “吕文,封为梁州州牧……”

 随着嬴政开口。

 除了扶苏以外。

 朝堂上站着的八个大臣纷纷站了出来,站成了一片,躬身向着嬴政与赵封参拜。

 “九州州牧,直接受命于朕与太子。”

 “州牧执掌一州政务,管政务民生,执律法。”

 “此乃重责,重任。”

 “希望诸卿不要让朕与太子失望。”

 嬴政凝视着眼前的八臣道。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