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相同的出身,不同的命运(第2页)

鲜卑人以此为戒,再不敢轻易越进关塞,抢夺汉人百姓。

公孙瓒武艺高强,相貌英俊,文武双全,其实历史中的公孙瓒更接近演义中赵云的形象。

因为公孙瓒的突出表现,被当时的太守侯氏看重,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公孙瓒在岳父的帮忙下,与刘备和刘德然共同师事于天下大儒卢植,在缑氏山中学习经典。

学业有成,出师后的公孙瓒,回到郡中做事。此时他的岳父侯太守已经去世,公孙瓒被新任太守刘其举为上计吏。

没过多久,太守刘其因得罪宦官集团而被诬告,押送到洛阳,交付给廷尉治罪。

按照当时的大汉法律,官员犯法,下属官吏不得探视与跟随。

公孙瓒于是辞掉郡中任职的工作,改换普通百姓的衣服,假称自己是对方的家臣,随身护送,跟随槛车走到洛阳。

刘其最终被发配到世界的尽头,交趾南方的日南郡。

得到消息的公孙瓒准备了猪肉、醇酒,在亲戚的跟随下,来到北邙山上祭奠先人。

将准备好的醇酒洒向地面,热泪盈眶的说道:“过去为人子,今日为人臣。刘太守对我有提携、知遇之恩,绝对不能忘记。

做人不能忘本,我会跟随刘太守前往日南郡,服侍对方的衣食住行。

我知道日南郡多瘴疠,恐怕不能活着回来,洛阳离辽西太远,不能回到故乡拜祭先祖,只能在此向上天祈告。”

公孙瓒慷慨悲泣一番后,拜首离去。

跟随而来的众人无不叹息,并称赞公孙瓒的高风亮节。

本以为这一别就是永远,公孙瓒的剧本也到此杀青了。

然而人生之际遇,往往就是如此玄妙。

发配途中,陷害刘其的宦官因犯事被诛,朝廷知道此事后,立刻赦免了刘其的罪行,并官复原职。

公孙瓒也因为自己的德行,归来后,立刻被刘其太守举孝廉,任为辽东属国长史。

孝廉是察举制中最重要的科目,是汉代政府官员的主要选拔途径。

只有被举孝廉后,朝廷才会根据品第结果任命不同的职位,地方上的县令、长、相,或中央的有关官职,都需要有举孝廉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