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华夏名将突然降临旗鼓相当
第573章 进退两难的哀牢王(第2页)
“封大人所言没错,反攻乃是自取灭亡之举。
如今只有三个办法。
其一,重新归顺汉王朝。
派遣使者前往王城与汉军的主要负责人交涉,向对方说明愿意重新成为汉王朝的附属国,每年向汉王朝纳贡,并且会派遣质子前往成都或是京城,然后让汉军交还王城给我们。
这种事情在之前时有发生,凉州的羌人,河套平原的南匈奴等异族都曾经叛乱,然后又向汉王朝称臣。
其二,直接渡过太平江,向百濮部落发动猛攻,争取灭掉对方,占据太平江以北的区域。
待到永昌郡稳定后,在安排人悄悄将王城中的将士们家眷接到这里,以安众人之心。
其三,直接向西而去,离开汉王朝的永昌郡,永昌郡西南正好是小国敦忍乙的领土,对方非常弱小,我们抢占对方的领土,以此作为根据地,徐图后计。”哀牢王九龙麾下第一谋士明镜立刻献计道。
敦忍乙是东汉时期位于中南半岛的古国,地处永昌郡西南。
敦忍乙西北是汉越国,东南是掸国,西南则是骠国。
东汉永元六年(公元94年),敦忍乙国王莫延慕义派遣使者经永昌郡向汉朝进献犀牛、大象,此举标志着敦忍乙与大汉王朝正式建立外交往来。
敦忍乙国力弱小,仅仅只是向汉朝进贡过一次,不过,也因此获得了在边境与汉朝商人、百姓互市交易的机会。
他们国内最喜欢汉朝的物品,就是丝绸与铁器。
丝绸代表高贵身份的象征,而铁器的实用性,是这个时代任何物品都不能取代的。
敦忍乙相邻的掸国则远比对方富有,仅仅十余年时间,掸国就向大汉王朝进贡了四次,显示了非常大的诚意。
敦忍乙与掸国共同构成了东汉时期缅甸古国体系。
敦忍乙在南亚诸国中,对于汉王朝非常的重要,因为敦忍乙虽然弱小,却是西南丝绸之路的中转站,亦是大汉王朝与南亚大陆诸国的陆路联系纽带。
从益州前往身毒故国(古印度)的丝绸之路有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