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华夏名将突然降临旗鼓相当
第576章 困难的抉择(第2页)
“我算是想明白了,汉军之所以敢出兵攻打我们哀牢城,就是看准了这些年我们不断的压榨国内的百姓,百姓们敢怒不敢言。
一旦有外力介入,很可能就会引爆百姓们对于我们的不满情绪。
现在说什么也晚了,只有两个选择。
其一,向汉军投降,接受对方的要求。虽然因此哀牢国不复存在,至少保留了哀牢王室历代先祖的宗庙,大家成为汉人统治下的百姓。
强弱之势未必是永远的,大王应该听过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留得性命在,将来未必没有机会。
其二,立刻引兵向西,攻打敦忍乙国,占据此地,徐图后计。
虽然我们因此损失了本国的百姓与将士们的家属,但是占据敦忍乙国后,休养生息,假扮商人前往哀牢城,慢慢接回将士们的家属,将来未必没有打回永昌郡的一天。
总之,永昌郡我们不能再呆了,百濮部落明显已经与汉人联盟,否则不可能如此巧合的出兵太平江,引我们主力大军出来。
再呆下去,一旦汉军来袭,与百濮部落形成夹攻之势,我们将士的家属在对手手中,必定无心恋战,必将大败!”明镜郑重的说道。
“汉军不是只有五千军队吗?他们还敢出城与我们野战?”哀牢王九龙难以置信的问道。
“启禀大王,如今汉军除了自己的五千军队外,还有投降的原哀牢军队一千人。而且在我前去宫殿的路上,见到许多百姓皆聚集到宫殿之外,扬言要报名参军,这是当年我们治下,从未发生过的事情。
回来的路上,我还听到有人在议论,王翦、赵充国率领的主力军已经在前往哀牢城的路上。
如果时间拖延太久,一旦汉人的主力军来到哀牢城,真有可能与百濮部落对我们形成夹攻之势。”封冥此次前去哀牢城求和,倒是打探到了不少情报,见到哀牢王询问,立刻站出来为其解惑。
“诸位皆是我哀牢国的精英,明镜先生已经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们其余人还有更好的建议吗?”哀牢王九龙微微颔首,再次询问道。
一旦有外力介入,很可能就会引爆百姓们对于我们的不满情绪。
现在说什么也晚了,只有两个选择。
其一,向汉军投降,接受对方的要求。虽然因此哀牢国不复存在,至少保留了哀牢王室历代先祖的宗庙,大家成为汉人统治下的百姓。
强弱之势未必是永远的,大王应该听过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留得性命在,将来未必没有机会。
其二,立刻引兵向西,攻打敦忍乙国,占据此地,徐图后计。
虽然我们因此损失了本国的百姓与将士们的家属,但是占据敦忍乙国后,休养生息,假扮商人前往哀牢城,慢慢接回将士们的家属,将来未必没有打回永昌郡的一天。
总之,永昌郡我们不能再呆了,百濮部落明显已经与汉人联盟,否则不可能如此巧合的出兵太平江,引我们主力大军出来。
再呆下去,一旦汉军来袭,与百濮部落形成夹攻之势,我们将士的家属在对手手中,必定无心恋战,必将大败!”明镜郑重的说道。
“汉军不是只有五千军队吗?他们还敢出城与我们野战?”哀牢王九龙难以置信的问道。
“启禀大王,如今汉军除了自己的五千军队外,还有投降的原哀牢军队一千人。而且在我前去宫殿的路上,见到许多百姓皆聚集到宫殿之外,扬言要报名参军,这是当年我们治下,从未发生过的事情。
回来的路上,我还听到有人在议论,王翦、赵充国率领的主力军已经在前往哀牢城的路上。
如果时间拖延太久,一旦汉人的主力军来到哀牢城,真有可能与百濮部落对我们形成夹攻之势。”封冥此次前去哀牢城求和,倒是打探到了不少情报,见到哀牢王询问,立刻站出来为其解惑。
“诸位皆是我哀牢国的精英,明镜先生已经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们其余人还有更好的建议吗?”哀牢王九龙微微颔首,再次询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