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中兴休息的云

第1625章 新法推行百事多(第2页)

对于朱载坖所提出来的这个问题,重臣们也是提出了解决方案,就是按照唐宋的办法,修建官舍,给这些官员们居住,其实低级官员们生计艰难,并非只有大明一朝,其实在唐宋时期,低级官员,尤其是低级京官的住房问题,就是一个很让当时的朝廷头疼的事情。

北宋的东京汴梁,人口繁盛,物价高涨,由于京城地方有限,而且各种机构集于其中,官员众多。因此相比于地方,在京官员就很多都没官廨居住了,就连宰执都无官廨可居,在东京开封府,“自来政府臣僚,在京僦官私舍宇居止,比比皆是,兹乃常事”。

徽宗时的御史中丞翁彦国说过一句话: “京师户口日滋,栋宇密接,略无容隙。纵得价钱,何处买地?”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京城的房子很贵,一般官员是买不起的。

连御史中丞这样的宰执重臣都无力在东京购买房屋,遑论其他的低级官吏了,大多数京官都是租房过日子。苏轼的弟弟苏辙曾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曾经作诗自嘲“我生发半白,四海无尺椽”可以看出其一生都在出租房里度过,到老也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在这里并不只是因为苏辙官职低买不起房子,比他职位高的人同样也买不起房子。欧阳修曾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依然写出“我老未有宅,诸子以为言。东家欲迁去,余积尚可捐”的诗句,说明作为这一级别的官员同样也只能租房住。宰相寇准为官四十年,被称为“无地起楼台”的宰相,依然终生四处租房借居。

所以在两宋,这个问题就已经是非常严重了,两宋的官吏们主要是通过楼店务租赁朝廷的房屋居住,尽管有各种的不方便,但是还算是能够解决问题,大明也没有楼店务,官员们的住房问题只能靠自己解决,所以低级京官的日子相对不好过也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