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中兴休息的云

第1761章 经略何方朝堂论(八)(第2页)

 曹丕令尚书仆射杜畿在孟津渡架建一个浮桥以便两边人员的来往。杜畿领命后,兢兢业业构造好了大型的御楼驳船,在陶河试航时,遇上大风沉没,杜畿不幸落水淹死,“受诏作御楼船,于淘河试船,遇风没。”

 而杜畿的孙子杜预担任河南尹的时候,为了解决洛阳与河内的交通问题,提出在河阳孟津渡口建桥。但大臣们都认为,“殷都河内,周都洛,二代夹河建都,不立桥也。”杜预力排众议,得到晋武帝司马炎的首肯。而杜预所修建的这个桥,也是浮桥,历代在黄河上所营建的,也都是浮桥,在这种情况之下潘季驯想要在黄河上修筑拱桥,其难度可想而知了。

 所以工部并不赞同潘季驯的主张,工部认为京广直道仍旧应该采取和之前两京直道一样的浮桥或者渡口的方案,工部认为这样更加稳妥,内阁也认为在黄河上修建桥梁确实是闻所未闻的事情,而且修建桥梁耗资巨大,所用的钱粮也绝对不少,还是原来的浮桥或者渡口方案更加稳妥。

 但是朱载坖显然不是这么想的,桥梁显然比浮桥和更加便捷,虽然大明没有在黄河这样的大江大河上修建过桥梁,但是大明也已经在很多河流上修建了桥梁,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朱载坖认为,大明现在的技术水平可以尝试在黄河上修筑桥梁了,朱载坖决定支持潘季驯的主张,同时召潘季驯入京陛见,在修建黄河大桥之前,肯定是先在其他地方修建桥梁的,朱载坖又不傻,该谨慎的时候还是要谨慎的。

 同时朱载坖也很清楚,在黄河上修筑桥梁难度肯定是不小的,如果是沿用大明之前的工艺,未必能够成功,朱载坖认为现在大明的钢铁产量已经大幅度提高了,可以尝试在一些关键的工程上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了,但是这个钢筋应该怎么制造,混凝土应该怎么使用,这些都需要试验才能够得到数据,所以朱载坖要召见潘季驯,详细和他商讨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