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中兴休息的云

第1858章 储君岂无天子威(三)(第2页)


 这算是凤阳、临淮两县钱粮免征的法律依据,按照太祖皇帝的这份诏令,这两县的百姓确实是不用承担赋税的,但是实际上并不如此,首先就是不是所有的两县百姓都免去赋税,免去赋税的百姓是指指历史上同属钟离的凤阳、临淮二县的土着的居民,并不包括明初迁来的大量移民。


 而且也不是无条件的,太祖在洪武二十九年再次下达诏令,给这个政策打了补丁,在这份最终版本的诏令中,太祖说道:“朕思父母之英灵葬钟离之西乡,其钟离也,朕昔寒微乃父母之邦,况陵于是土,思父母之恩无以上报,故将钟离土着旧民全免粮差,其四乡之民虽不同乡社,同钟离一邑之民。意在望民人皆喜色,以妥我父母之英灵。所以免其粮差为此。今命户部差人着落凤阳府精清土民,非土民者,许里甲乡人出首到官,赏钞五十锭,诈称土民治以重罪,能自首者,与免本罪,若土民既清,尽编为陵户,祠祭署提调洒扫洁净,均派四时节令,大小祭祀。除祭祀之外,粮差尽免。”


 也就是说,凤阳、临淮的土民虽然不用缴纳朝廷的钱粮赋税,但是要充当祖陵的陵户,而且这部分人人数并不多,按照朝廷的记载:“陵户三千三百四十二户,分为六十四社,社各有长,俱土民,全免粮差,供祭直宿洒扫。”剩下的百姓都是要向朝廷缴纳钱粮的。


 而作为大明的中都,凤阳是极为贫瘠的,而凤阳的工程营建又很多,沈鲤对朱翊釴说道:“殿下,凤阳、临淮旧为汤沐邑,以附郭故,疲于奔命,迄今极矣。虽凤土寸地皆有租税,然民流于外,土虚于邑,势不得不索累见户见役赔偿,此赋重差烦之弊所由积之脱不可解。”


 凤阳差役繁重,而且朝廷、内廷的机构众多,还有很多勋臣们在此处有庄园,导致凤阳的田产就是一本烂账,谁也不敢轻易去动,这点沈鲤是很清楚,尽管清丈田亩在大明已经进行了两轮了,连南北两京和苏松这样的地方都进行的很彻底,但是在凤阳,却成为了朝廷清丈的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