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9章 干戈指处狂寇消(八)(第2页)
虽然官军往往都有着兵员庞大的优势,但同时亦由于行军遥远,军士无法在最佳状态下作战。因而从蓝山起义开始,黎利就经常采用回避与伏击相结合的战术。在崒洞之役及支棱之战中,黎利正是凭着这个战略取胜。安南的地形和气候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这种持续性的和官军的交战,对官军造成伤亡累积起来也是非常之大的。
徐渭也上疏讨论了大明之前在安南的失败,徐渭通过查阅兵部旧档得出了一些结论,首先就是后勤问题,大明虽然征服了安南,但是并没有从安南成功将政权予以建设起来,大明在安南无法成功的建立政权,稳定的收取赋税,供养安南的官军,这就导致了一个很麻烦的事情。
朝廷驻安南的大军,要么依靠从广西、云南转运粮秣以保障后勤,要么就是在安南就地征粮,这两点都是极为不便的,云南、广西并不盛产粮食,也要其他地方转运而来,加之路途遥远对于朝廷来说负担极大,而另外一个办法就是由官军就地征粮,其实大家都很清楚,所谓的官军就地征粮,就是放纵官军抢掠的代名词的,官军固然是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筹措粮食,但是因此使得安南百姓对于大明更加敌视,这点对于大明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
徐渭认为安南和缅甸等地方不同,缅甸虽然曾经有过国家,但是毕竟时间很短,百姓的国家意识基本没有,还处于部落时代,大明再以雷霆之势占领缅甸,对于当地的土司进行羁縻,同时大量的移民和迁移卫所控制重要的地方,对于这些部落首领加以招抚,确实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这一套办法对于缅甸很有用,但是对于安南未必有用。
安南独立为国家已经很长时间了,而且百姓心中也有很强的国家观念,所以大明对于安南的征服必然是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的,这点徐渭在奏疏中向朱载坖直言,能否承受的起巨大的伤亡和官军可能的失败,对于皇帝来说是最重要的,徐渭直言不讳的指出,要想彻底征服安南绝不会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安南和倭国、缅甸都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