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2章 军屯军仓干系重(五)(第2页)
吏部尚书杨巍于是向朱载坖和在坐的重臣们介绍了这两人,毕锵是嘉靖二十三年进士,资历深厚,在现在的大明,能够在科名上超过他的已经不多了,而他经被海瑞荐为户部右侍郎。后任刑部右侍郎、户部左侍郎总督仓场等职,不久升南京户部左侍郎署部事,对于财政方面的事情是极为了解的,在地方任职的时间也很久。
而张学颜则是熟悉军务,对于官军极为了解,而且在朝中一向以作风严苛而闻名,在闽浙总督任上,厉行清丈田亩,厘革溢额、脱漏、诡借诸弊,得官民屯牧湖陂地八十余万顷。吏部认为以张学颜作风强硬,能够推动朝廷的各项改革措施落地。
但是朱载坖很清楚,张学颜和张居正关系匪浅,但是毕锵和张居正关系不好,所以尽管是海瑞多次上疏推荐的人,但是张居正很显然不喜欢他,所以直接将他打发到南京户部去了,朱载坖思考了一下之后说道:“闽浙要地,仍需重臣弹压才行,以毕锵加户部尚书署总后勤部。”
虽然确定了人选,但是总后勤部怎么运作还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他是军中的财政部门,专门负责军队的粮饷军资等事项,关系极重,所以要和文武重臣们一道商量,原本官军的后勤大将们的话语权并不大,主要负责此事的是地方的督抚们,他们负责为辖区的官军提供后勤保障,一般实施的是奏销制度,通过估报、预拨、支放、报销四个环节保障官军的后勤。
奏销制度现在已经很难适应官军的大规模作战了,流程缓慢,户部和地方之间经常因为军费开支而扯皮,导致军费无法报销,朱载坖也认为应当在官军之后一样建立预算制度,将官军的开支分为常费和战费两部份,常费即官军日常的粮饷、训练等开支,这个是可以按照员额明确确定的,也就是所谓的常费。常费以年为单位进行预算决算。
还有就是战费,一旦官军进行各种军事行动,所耗费的开支就是战费,战费的开支肯定是不能确定的,所以要特别计算,先用再奏报即可,对于这个大的方案,在场的文武重臣们也都是同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