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中兴休息的云
第1923章 军屯军仓干系重(六)(第2页)
朱载坖在和文武重臣们商量了之前觉得除了将总后勤部设立起来之外,还要在大明全国建立起军储仓库,保障官军的粮饷,同时在各大将们商议了之后,决定先在蓟镇、大宁镇、辽东镇、京营、亲军诸卫、禁兵和京操班军以及中军都督府所辖各都司试行后勤制度。
在重臣们走后,朱载坖单独召见了首辅张居正、户部尚书王国光、兵部尚书徐渭、莒国公戚继光等人,商量一件事情,就是军饷的发放问题,朱载坖很清楚,无论怎么进行后勤改革,对于大明来说,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怎么讲军饷按时、足额的发放到士卒手上,这点确实是个问题,只有军饷能够按时、足额的发放到士卒手上,才能够保证军饷能够到士卒手上去,朱载坖就一个观点,军饷,一定要发给士卒们才行,同时也要尽可能的避免空饷、喝兵血等事情。
戚继光提出一个办法:“每月届发饷之期,由后勤司调集各营军需官长,按册清点,掣签赍批分往各营。俟操后架枪,会同各营管带等按名点发。操演生疏者,查其是否顶替;缺额者扣发禀究;病假者验看是否属实。”
戚继光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军饷的按时发放,对于发饷工作中出现的舞弊问题,允许各级军官士卒指控追参。这样,饷银不经营官之手,大大减少了发饷时舞弊现象的产生,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普通士卒的收入。在发饷的时候,一定亲自点名,按名发给,保证军饷按时足额的发放到士卒的手上。
除此之外,大将们还提出了一个事情,就是有家有口的士卒,要扣饷发放,将部分军饷支给他们的家小,以保证他们家属的生活,尤其是在士卒出战的时候,通过这种方式,解决士卒的后顾之忧,同时还要想办法减少了军队官长在其中的舞弊。同时扣饷发放通过限制部分士卒在于营伍中的消费,避免了因挥霍而导致其在罢役后饥寒交迫,沦为流寇,有利于稳定朝廷的社会秩序,有利于安顿退役士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