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5章 军屯军仓干系重(八)
朱载坖一直在有意识将一些政务交给朱翊釴处理,一方面是为了锻炼朱翊釴处理政务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逐步将一些日常政务的处理转移给朱翊釴,朱载坖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处理其他事情。
朱载坖很清楚,大明现在的科技力量仍然稍显不足,朱载坖要集中精力做这件事情,除此之外就是对于文教事业的发展,之前朱载坖也一直致力于扩大大明百姓的受教育程度,开办各种学校,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是朱载坖认为还远远不够,尽管大明现在官学的数量已经扩充了几倍之多,但是对于朝廷来说显然是不够的。
朝廷需要大量接受过教育的工匠、吏员等,这些人才能够使得大明持续的发展,朱载坖决定在增加在教育方面的投入,朱载坖亲自召见了翰林院掌院学士朱赓和文思院使朱载堉,交给他们一件大事,第一是编撰一套教材,除了经史子集之外,还有就是有关算学、物理、化学、机械的一些基本常识,作为学童的开蒙读物。
除此之外,就是刊刻永乐大典,朱载坖说道:“成祖皇帝曾言,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修辑一书,毋厌浩繁。所得大典,至为精妙,然深藏宫禁,朕以为甚为不妥,应当刊印天下,令士子们借阅。”
永乐大典乃是成祖所编撰的一套类书,全书缮写成卷,目录60卷,成书册,约3.7亿字,汇集古今图书近8000种,规模、内容超过了前代所有类书。但是这部庞大的类书在编成之后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长期被深藏于宫内,除了除了在嘉靖时誊抄过一部之外,并没有再刊刻了,而且在正统十四年,南京文渊阁大火,《永乐大典》所据原稿付之一炬。
嘉靖四十一年,世宗皇帝任命高拱、瞿景淳、张居正等人负责重录《永乐大典》的工作。吏部和礼部主持了“糊名考试”,选拨出109位善书人。内府调拨了画匠、砑光匠、纸匠等。惜薪司、光禄寺和翰林院也分别负责木炭、酒饭和“月米”的供应。到隆庆四年,抄写工程宣告结束,原本归还南京,其正本贮文渊阁,副本别贮皇史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