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6章 煤炭殷殷系万家(第2页)
永乐时期,工部尚书宋礼,再浚会通河。会通河开通后,济宁至徐州仍循泗水故道行运,徐州以南借黄行运。嘉靖四十四年,工部尚书朱衡,开挖南阳新河。新河移至昭阳湖东,去旧河15公里,北自南阳闸下引水,经夏镇,南经留城(沛县东北)合旧河,全长一百五十里。
但是仍旧无法避免黄河对于运河的干扰,所以总督河道潘季驯曾经提出过一个方案,就是挖泇河,于微山湖边开支河,北起西柳庄接南阳新河,下接韩庄支渠。并循韩庄故道凿良城、候迁,挑台庄及万庄,下合泇河、沂河,至宿迁董家口入黄河。北自夏镇李家港引水,合彭河,经韩庄湖口至泇口,又合氶(今峄城大沙河)、泇、沂诸水,至邳州直河口入黄河,全长近三百里,这样的话,徐州等地的船只先北上,然后进入运河,可以直接抵达应天府、苏松等地。
但是随着运河的重要性降低,很多人对于耗资如此巨大,再去整修运河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运河只要保证功能就足够了,再加大投入没有意义,朱载坖认为这种观点还是有问题的,现在虽然是海漕并举,海运为主,但是漕运和运河的运输功能也是非常之重要的,不仅仅是转运漕粮,还是各种物资转运的交通要道,对于大明来说仍旧是大动脉的存在,必须要加以重视。
对于煤炭等燃料原料的运输,只有通过水运才最便利,朱载坖将自己的看法给王宗沐说了之后,王宗沐也认为,要想将徐州等地丰富的煤炭向南方运输,所依靠的只能是水运,只有海运才最划算,而且也只有徐州比较合适,但是王宗沐则是向朱载坖提出一个问题,就是运输原煤还是运输煤饼的问题,煤饼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东西。
两宋就有了,到了本朝则是更加普遍,,已广泛应用于“熔铜、化石、升朱”“燔石为灰与矾、硫,烧砖”等手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之中。很多地方都是用煤饼,煤碎如粉,泥糊成饼,不用鼓鞴,自昼达夜,与其如运输原煤,不如在当地开办工场,制作煤饼,运往苏松等地销售。朱载坖也认为这确实是一个办法,但是现在修筑运河肯定是缓不济急了,运河当然是修筑的,但是在运河修筑之前,是否有替代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