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中兴休息的云
第1953章 旌旗南指伏孽龙(五)(第2页)
在大明刚刚剿灭胡氏的时候,本来需要的是安定地方使得百姓休养生息,建立起大明在安南的统治秩序来,但是由于朝廷没有准备,导致地方行政机构没能及时建立起来,官军各部又没有有效的约束军纪,杀戮太重,导致安南的反抗加剧,而等到黎利等叛军头目做大了之后,朝廷反而又想招抚他,实在是失策。
仁宗皇帝对于黎利的判断失误,确实是朝廷的一个重大失策,仁宗皇帝所下达的上谕是:“朕闻此贼初只为官司科扰逼迫,穷窘不得已而然。今已大赦天下,咸与更新,而于交趾尤加宽恤,此贼万一良心未丧,庶或易虑处。今若官军未进,即遣人招谕,宵其前过,令还本土,安生乐业;彼若执迷不出,仍前所为,即具实来奏,别为区处;如官军已进,势不可止,须十分仔细谨慎。盖贼之谲谋,惟凭险设伏,须远哨缭,毋堕其计。军行之际,尤加约束,军士毋扰良善。”
仁宗皇帝寄希望于能够招抚黎利,使得交趾安定下来,但是此贼已经做大,根本不可能招抚了,仁宗皇帝的想法是好的,他监国多年,对于成祖实施的政策中不利的一面有着切身的体会,对于安南,仁宗主要想通过一些柔性的安抚措施,施缓安南人民的抗明情绪,稳定此地区的局面。
仁宗皇帝即位不到十天,就下达诏书:“交趾采办金珠香货之类,悉皆停止。交趾一应买办采取物料,诏书内开载未尽者,亦皆停止。所差去内外监督官员,限十日内即起程赴京,并不许托故稽留,虐害军民。”希望通过这种怀柔措施,降低安南的反抗,对黎利等反抗的头目加以怀柔。
但是现在的黎利,已经不满足于当个大明的官员了,前线官军将领也对此是极为了解的,都督陈智就上疏朝廷称:“黎利虽称率男女四百八十余人来降,而止于清化府俄县,不出,且闻仍造军器不已,怀诈如此,必当进兵讨之。”前线将领的看法是极为正确的,黎利这样的人,是无法招抚,只能够剿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