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落叶凋谢

第二百二十八章 赞普的决定,将军难免阵前亡(第2页)

 实际上尺带珠丹的内政功绩承上启下,非常不错。

 没庐穷桑倭儿芒是辅佐尺带珠丹的大相,已经担任大相二十年,他不想看着尺带珠丹的功绩毁于一旦。

 他对尺带珠丹可谓是呕心沥血。

 即便满头白发,无法独自骑马,依然想着尺带珠丹能成为一代雄主。

 没庐穷桑倭儿芒的话,让许多贵族和诸部王内心不满。

 如此情况,直接退出更符合他们的利益。

 不然打起来,就算胜利,也会死伤惨重。

 当然,如党项王、吐谷浑小王,是希望战斗到底的。

 他们的地盘是青海周围。

 如果失去青海,他们将寄人篱下。那些苏毗人、通颊人,能容得下他们吗?

 尺带珠丹也异常惆怅,开元二十九年,他御驾亲征,夺铁刃城,攻占达化,深入唐军陇右。

 当时站在铁刃城上,指点河湟的景象,何等的意气风发?

 那种万物竞发,勃勃生机的境界犹在眼前。

 他认为吐蕃国力远超于松赞干布时期,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他一度认为他将占领河陇,彻底鲸吞西域。

 现短短几年,恍若南柯一梦!

 “启禀赞普,现在我们箭在弦上,决不能退。看唐军的布置,进可攻,退可守。我们贸然退走,需要留下五万武士,带着五万奴隶殿后!”

 “割让青海,能满足李瑄的胃口吗?让十万勇士埋骨大非川,血水能挡住唐军的脚步吗?”

 “当唐军过大非川,再进乌海城,乌海城也会倒塌,通颊的十一东岱,苏毗的十一东岱,还会完好无缺吗?”

 “柏海都没了,松赞干布在天上能瞑目吗?”

 “巴颜喀拉山,真的是天堑吗?通天河上,要架起刻着李瑄名字的桥梁了,当唐军进入盆地,我们的粮食种植地也没了……”

 “那时候逻些城还剩下什么?”

 “连南望天竺的机会也会失去!”

 “赞普,请恕我无礼,您慎重三思。”

 就在这时,恩兰达扎路恭站出来说道。

 他义愤填膺,不单单是面对尺带珠丹,还面对苏毗王、通颊王、象雄王这些人,以及贵族和将领。

 为什么一定要让武士殿后?

 因为谁都知道,殿后是死路一条。

 让通颊、吐谷浑、党项、苏毗殿后,恩兰达扎路恭相信,他们会直接投降。

 奴隶更不可能!

 因为生是奴隶,死是奴隶。没有吐蕃的驱赶,指望一群奴隶为国家死拼,还不如指望公羊生崽。

 所以要有足够的武士,驱赶足够的奴隶,在宽阔的大非川,布置一道道战线,掩护吐蕃主力撤回去。

 如果损失十万人,能保全吐蕃十年也行。

 但恩兰达扎路恭和没庐穷桑倭儿芒,末结桑东则布认为李瑄不会善罢甘休。

 主要是他们无法直透李瑄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