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落叶凋谢

第二百五十三章 朝堂的争辩,再兼三使

 “启奏陛下,臣认为迁移百姓要慎重考虑。河北道、河南道的耕地,足够百姓耕种。如果大量迁移,会使许多良田变为荒地。而天水王所设新郡,皆是苦寒之地,粮食不振,何必舍本逐末呢?”

 礼部侍郎李岩没有忍住,向李隆基启奏,劝说的意思很明显。

 “启奏陛下,李侍郎说的不错。几千里携老扶幼,对百姓所伤更甚其他。”

 “……五郡胡风未化,不宜迁移百姓。”

 “不能迁……”

 “请陛下三思。”

 果然,李瑄的提议遭受到阻挠。

 这些人平时可能与李林甫不对付,自诩清流。

 如果奸臣失势,他们会立刻出来口诛笔伐。如果触及到自己的利益,他们如同被踩到尾巴一样跳起来。

 有大臣在思考李瑄所说迁移百姓的好坏。

 也有人觉得李瑄所言不错。

 李隆基当然偏向李瑄,但架不住这么多人反对。

 “天水王,你如何看待李侍郎之言语。”

 李隆基将话抛给李瑄,想看李瑄如何去应对。

 “启奏圣人,李侍郎纯属无稽之谈。”

 李瑄向李隆基一拱手后,直接开怼。

 并扭头面对李岩道:“李侍郎,你去过九曲和青海吗?知道柏海是什么样子吗?”

 “不曾去过!”

 李岩虽然畏惧李瑄的权势,但关系到他的利益,绝不能任由李瑄胡来。

 李林甫都不敢得罪天下豪强大族,李瑄凭什么敢?

 “九曲之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能开垦的良田以万顷而计。青海周围也尽是沃野,吐蕃败走的时候留下无数田地。即便九曲和青海,不如中原之沃土,但五郡面积之广大,足以靠粮食养活百万百姓,且那里本就是吐谷浑的故土,到处都是优良的牧场,驱逐吐蕃后,五郡大小牲畜数百万,分给百姓一批,将来牲畜会越来越多。难道百姓会生活的比当佃户时还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