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落叶凋谢

第二百六十七章 常平新法,天宝变革

 宰相的设立,除了辅佐国家军政大事外,就是为了减少皇帝的失误,在关键时刻劝说皇帝。

 圣君和贤相向来是儒家口中实现理想的太平盛世的首要条件。

 李隆基大权独揽,但为维护明君的形象,不可能冒着群臣的反对,去做一件事情。

 况且还是一件从未实施过的事情。

 当击笏的声音停止,礼部侍郎达奚珣拱手说道:“启禀陛下,臣觉得常平新法,有些欠考虑了。乡里之间,百姓缺少教化,朝廷把常平粮仓的粮食借出去,无法收回,该如何是好呢?须知常平粮仓的作用啊!若常平粮食亏空,将来出现灾荒的时候,必然会带来更大的祸患!”

 “达奚侍郎说得不错……”

 “是这个道理……”

 “新法要慎重……”

 达奚珣的话音落,赢得一些官吏的赞同。

 常平粮仓,除了调解粮食价格以后,还是储存备荒的粮仓。

 如果常平粮仓亏空,很可能会在旱灾、水灾、蝗灾、地震等灾祸来临的时候,出现更大的灾难。

 “达奚侍郎,天灾是不可预定的,而百姓沦落到借朝廷粮食的地步?是什么原因呢?”

 李瑄知道常平新法没有那么容易推行,在达奚珣话音落,李瑄立刻向达奚珣反问道。

 “可能是旧的粮食吃完,新的粮食还未续上,也可能是其他某些原因。”

 达奚珣小心翼翼地回答道,他害怕陷入李瑄的言语陷阱,像之前他的同僚李岩一样。

 “每家每户,总会因各种事情,出现各种危难,不论如何!难道百姓遇到困难的时候,朝廷就不管不顾吗?达奚侍郎不会不知道百姓走投无路的时候会干什么吧?”

 “那时候,豪强大族就会出手,堂而皇之地用一些微不足道的钱粮,买下百姓的土地。亦或者高利息借给百姓粮食,让百姓用土地抵押,而这种情况下,百姓是还不清的,迟早会沦为佃户,甚至农奴。”

 “这些百姓种着同一块土地,但所种植的粮食已经不属于他们的,锄头、犁、牛,也全部是借豪强大族的。他们会从良民,渐渐消失在户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