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落叶凋谢

第二百九十九章 天宝九载,重要的抉择(第3页)

 李瑄理解王维的丧母之痛,没有布置酒宴,只是出长安为王维送行……

 去年五月,李瑄彻底解决府兵制之事。

 府兵虽然制崩坏,但遗留的问题非常多。

 全国依旧有许多折冲府,尸位素餐的人比比皆是,连累地方和国家财政。

 自西魏起,至北周、隋唐,府兵制闪耀一时。

 这种战时为兵,停战为农,兵农合一的制度,在一百多年间,叱咤风云。

 但是从高宗皇帝、武则天以来,战事不断,兵役繁重,百姓避役,兵士逃亡,使府兵有逐渐有瓦解的趋势。

 到李隆基治下的开元前期,尤为明显。

 那时边军虽众多,但良莠不齐,折冲府兵员开始逃亡,开元十年的时候,张说上奏李隆基修改条令,减少劳役招募壮士,是以“募兵制”形成。

 府兵制的崩坏主要还是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均田制遭到破坏。府兵征发的对象本是均田制下的百姓,均田制破坏,府兵制也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

 因为无地可分,折冲府必无兵可交。

 先前,折冲府有木契、铜鱼,朝廷征发时,便下敕书与木契、铜鱼,都督与郡府参验合符时,然后才发兵。

 在折冲府无兵可交的情况下,应充府兵者皆逃匿。

 留下折冲府,必然会影响朝廷的行政。所以李瑄在摸清楚各地的折冲府后,和历史上的李林甫一样,开始整治。

 他奏停折冲府上下鱼书,标志着府兵制彻底破坏。

 他比李林甫更狠,把诸折冲府兵士、马匹、武器等都上缴长安。

 但是保留各级“折冲都尉”的职事官,作为对边将身份标榜。

 实际上,诸郡已经彻底消亡折冲府,其管理的属吏皆取消,等着考核,选择优良。

 节省朝廷一大笔开支。

 那些被裁掉的官吏,平时翘着腿就能吃空饷,现在却对李瑄产生憎恨。

 因为李瑄太绝,把他们饭碗断了。

 募兵制实行,其最大的劣势,就是让财政负担加重。

 但李隆基将此变为节度使,由节度使收地方赋税养兵,看似减少朝廷财政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