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落叶凋谢

第三百零六章 李瑄罢相,李林甫死,宿命

 天宝九载,冬,十二月六日,兴庆殿。

 时隔十日,李隆基再次坐在大殿深处。

 这段时间,他心力憔悴。天下的奏书如雪片般飞向长安。

 全都是呈给李隆基!

 除了一小部分力挺一条鞭法和考成法外,大部分都是弹劾李瑄。

 或乱政,或奸佞……

 虽然李隆基觉得李瑄最近做事不顺他心,让他劳累。但言李瑄奸佞却算是欲加之罪。

 张九龄当宰相时,一直和李隆基对着干,一点不得体,哪怕私事,也会劝谏。

 当时李隆基恨张九龄恨得牙痒痒,但张九龄被贬后,每当李林甫夸赞一个大臣,李隆基都会下意识脱口而出:“这个官吏有没有张九龄的风度?”

 李隆基也知晓良药口苦,但他想颐养天年,想在华清宫当神仙。

 国家已经这么强大了,为什么还有这种琐事去烦他呢?

 为国家操劳大半辈子,他受够了。

 文武百官也意识到此次朝会意义重大,哪怕是李瑄的亲信,也没想到因一条鞭法和考成法的反弹会这么严重。

 更没想到最终会粮价上涨,危害到百姓!

 朝廷多次令地方官吏,有所作为,惩治豪强与商人,但除了原本李瑄任命的,亲近李瑄的官吏外,其他对李瑄的命令置若罔闻。

 他们与地方大族和豪强暗中达成协议,在天下间实施“绵水模式”。

 天下的朝廷命官太多了,联名弹劾李瑄的就有数千个。

 反抗李瑄的大族和豪强更是数不胜数,他们料定李瑄不敢把他们全问罪,圣人也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

 处理这种事情,需要果断。

 圣人现在恰恰不具备这种果断。

 “陛下至!”

 “拜见陛下……”

 李隆基入大殿后,文武百官向李隆基一拜。

 “众卿平身。”

 李隆基抬手说道。

 “启奏陛下,中书门下堂……”

 李瑄依旧带头,向李隆基和文武百官,汇报政事堂事务,并主持此次朝会!

 他没有被困窘影响,泰山压顶,波澜不惊,举重若轻。

 他的声音响彻兴庆殿的每一个角落,慷锵有力。

 天下间在反对新法,而他却胸有成竹。

 人们赞叹李瑄的魅力,即便是张九龄,也没有李瑄的风度。

 日常事务汇报完毕后,李隆基点头,表示知晓。

 “李相,常平新法是否已经算是失败?”

 李隆基开始入正题,质问李瑄这个问题。

 殿中的文武大臣心中一凛然。

 果然还是开始了。

 “臣并不觉得常平新法失败!”

 李瑄昂着头说道。

 “本来大唐诸地,粮价稳定。现从河北到岭南,粮价飙涨十倍,百姓苦不堪言。这还不是失败吗?”

 李隆基向李瑄质问道。

 “粮食涨价,是因为地方官吏与地方大族勾结,借空常平粮仓,以至于不法商人趁虚而入。圣人如果下令调遣兵马入中原、江南,处死那些官吏,必然不会有这种情况发生。”

 这是李瑄第三次求情李隆基调兵至中原、江南。

 天下边军五十多万,除了东北和西域外,基本皆无战事。

 而且吐蕃已经没有什么力量,调遣十五万步兵,五万骑兵入中原,不会对朝廷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