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李隆基观看新大唐地图,为将士奏功(第2页)
同时,李隆基为表彰安禄山的功绩,开国库为安禄山修建一所豪宅,他对工匠的要求是“但求壮丽,不限财力”,哪怕是里面摆的锅碗瓢盆,都必须是黄金打造。
大唐周围已经没有好木材,为了这些建筑,权贵们几乎把黄土高原上的树木砍伐殆尽。
以至于接下来千年时间,黄河咆哮,黄河中下游的百姓,年年落泪。
这就是朱雀街上,出现无数拉运建筑材料车辆的原因。
如果五杨只是大兴土木,也就算了,他们还插手政事。
李瑄变法以后的亲信,先后被杨国忠找个理由罢免,现在剩下的变革派官吏,只能夹着尾巴做人。
比较坚挺的大臣,且和杨国忠对着干的,只剩下李岘一人。
李岘是京兆尹,由于信佛,还是宗室,几乎无欲无求,杨国忠很难找到把柄。
地方上官吏求官,只要巴结好虢国夫人、秦国夫人、韩国夫人,钱给到位,她们就会知会杨国忠一声,给其加官进爵。
风气一旦改变,再也难以遏制。
是以四方赂赠者,辐凑其门,熙熙攘攘,朝夕如市。
而一切后果,都由地方的百姓承担,靠贿赂而来的太守,能指望他们爱戴百姓吗?
去年的时候,杨国忠发动南诏之战。
信誓旦旦让鲜于仲通进攻南诏,结果大败而回,士卒死伤惨重。
但杨国忠隐瞒战败,向李隆基说小胜,只是兵力不足,可从京兆地区招募兵马,再攻南诏。
传言南诏多瘴气,九死一生,而且杨国忠名声已经臭了,没有人愿意信服,所以都不应招。
杨国忠只能强行让地方招募,否则用加赋税,不得租借常平粮仓威胁。
无奈,百姓只能将儿子送到战场上。
杜甫正在长安,看到这一幕,写下撼动千古的《兵车行》。
车粼粼,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到干云霄……
杜甫对执政者一顿痛骂,对李隆基一顿批评后,又话锋一转: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前文人哭,后面鬼哭。
令人心碎,令人落泪。
骂杨国忠无能,李隆基穷兵黩武,预测了此征南诏,还是大败。
只是这篇诗歌不可能在这个时候问世,这不是盛世的音符,就算李隆基不杀杜甫,杨氏也会不顾一切干掉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