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问仙道雨打青石

第二千三百零四章 东羊氏

“清风道长,这座黄元寺便是传承自净土一脉,乃是净土一脉在圣凡关最大的佛寺之一……”

谌龙将秦桑带到一座寺庙前。

来到圣凡关,秦桑有意打探和《十方净土藏神经》有关的消息,一问方知,净土一脉在离州非常兴盛,尤其那些平民百姓,多数信仰净土教义。

离他们住的青岩寺最近的,便是这座黄元寺。

“阿弥陀佛!贫僧见过谌执事……”

看守寺门的僧人早已注意到他们,认出谌执事的身份。

黄元寺里的僧人都是修行者,但每逢初一十五,都会大开寺门,广纳信众,请凡人入内上香拜佛,寺中僧人常常和居士讨论佛理,因此香火鼎盛。

在这一点上,佛门和道门有着很大的区别。

道门高人多隐居名山大川,餐风饮露,凡人是很难见到的。

谌执事显然和这名僧人熟识,上前耳语几句,僧人忙请两人入寺。

“真人请安坐,贫僧这便去禀告住持。”

僧人匆匆而去。

不多时,秦桑感应到一股安静平和的气息,宛如一座平静幽潭,古井无波。

他神情肃然,起身望向殿外,见一老僧迈步而入,对他合十一礼,声如洪钟,“贫僧昙塬,让真人久等了。”

“哪里!哪里!是贫道打扰圣僧清修……”

秦桑稽首还礼。

当世道佛两家,一在东海,一在西域佛土,互不干扰,因此秦桑和老僧虽不至一见如故,也没什么剑拔弩张的气氛。

秦桑道明来意,递上一枚玉简,“贫道有幸得到一部残经,玄妙非常,欲问经文来历,请圣僧解惑。”

昙塬住持看到经文,当即面露惊讶之色,道:“此乃《十方净土藏神经》!”

“可是净土真经?”

秦桑追问。

“正是!”

昙塬目不转睛看着经文,“恕贫僧冒昧,敢问真人从何处得来这部残经?”

秦桑不答,反问道:“不知此经是何来历,当世还有真传否?”

昙塬住持抬眼看向秦桑,犹豫了一下,如实道:“此经乃是我净土一脉上乘经法,据说当世正传在佛土中的香积寺,不过香积寺已经很久没有修行《十方净土藏神经》的弟子出外行走。因此到底有没有传下来,却也不好说。”

“圣僧也没有去过香积寺?”秦桑问。

“不知何故,很多年前,佛土中的一些宝刹便遁出世外,远避红尘,香积寺亦是如此,每隔一段时间会派一名佛子入世。可惜虽同为净土一脉,贫僧一直无缘得见,”昙塬住持将玉简交还秦桑,惋惜道。

他惋惜的不仅是见不到香积寺的佛子,更惋惜这部残经。

经文里内容,大致局限在金丹期到元婴期之间,境界太低了,即便是真经,也无法从中参悟出什么玄妙至理。

“真人发现这卷残经时,旁边可有其他物品?”昙塬住持忍不住问道。

通过那些物品,或许能找到其他残经的线索。

秦桑摇了摇头,如果有别的线索,他可不会轻易拿出这部残经。

此经乃是风暴界尚未飞升时,己观寺僧人从中州带回去的。当初看到这部经文,秦桑就大感兴趣,并亲自去了一趟己观寺。

面对秦桑,己观寺众僧不敢怠慢,知无不言。

原来得到残经的僧人未曾进过中州剑阁,而是在剑阁外,从另一名中州修士手中购得的,对那人的身份师承一无所知,根本无从查起。

“既然如此,便不打扰圣僧了,”秦桑起身告辞。

昙塬住持忙道:“恕贫僧冒昧,可否将这部残经交给后辈观览、参详?”

残经对他们帮助不大,那些小辈看到,定会受到不少启发。

“一部残经而已,圣僧随意处置即可。只望圣僧日后见到香积寺佛子,能为贫道引荐一二,”秦桑随意道。

“多谢真人!”

昙塬住持唤来之前一名僧人,“去摘三枚黄元杏来。”

“三枚?”

僧人满脸震惊,看了眼秦桑,忙道一声是。

“真经不可轻传!敝寺有一株黄元杏树,所结杏子,服之可增益神魂,望真人务必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