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5章 弯道超车(第3页)

 这里需要说一下三星。

 2005年,三星才踏入晶圆代工行业。

 跟台积电的市场定位不同,三星代工的产品主要面向高端芯片产品。

 但代工行业大局已定,三星很难有什么作为。

 这个时候的台积电已经在技术上赢得了两场硬仗。

 铜互联和浸润式光刻。

 成了代工行业的霸主。

 1997年,ib公开了铜互连技术。

 与铝相比,铜线导电电阻低大约40%,这在技术行业中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2000年,台积电在130n铜制程之战中,先于ib一年研发出了当时最先进的130纳米芯片并实现量产,技术负责人梁孟松凭借此役一战成名。

 台积电首战告捷,如果说铜互连还是比拼量产能力,那么浸润光刻则完全就是台积电的引领创新。

 2002年,全球芯片产业进入发展瓶颈期,摩尔定律也因此止步不前。

 台积电林本坚受邀到美国参加一场的研讨会,本来大会邀请林本坚是去讨论157纳米工艺的。

 结果林本坚直接抛出了‘运用水作为193纳米浸润式的介质,可以超过干式的157纳米’的论点。

 众人恍然大悟。

 原来还能这么玩?

 一瞬间,仿佛被打通了任督二脉。

 高中生都知道,水会改变光的折射率。

 在透镜和硅片之间加一层水,原有的193n激光经过折射,不就直接越过了157n的天堑,降低到132n了吗。

 疑问随之而来?

 水会不会产生气泡?

 水会不会污染设备?

 是不是要做防水?

 水遇热会膨胀,折射率会改变,如何解决?

 问题的提出者就变成问题的解决者。

 林本坚提出的浸润式光刻技术在台积电高层张忠谋、蒋尚义的大力支持下,开始放手一博。

 技术之神眷顾了台积电,台积电成功了。

 与台积电同进退的AsL也成功了。

 而转型慢的尼康却掉队了。

 2006年,张忠谋已经75岁,老张委任蔡力行任ceo,自己只任董事长,开始了退休的计划,蔡力行成为了台积电的接班人。

 蔡力行无疑是非常合适的人选,当时蔡力行在台积电工作20年,从厂长做起,是张忠谋一手训练出来的左膀右臂。

 2008年9月14日,雷曼兄弟提出破产申请,同一时间房利美、房地美被政府接管,全球金融危机正式爆发。

 当时江湖戏言。

 美国救‘二房’,而没有救‘兄弟’。可见二房地位远高于兄弟。

 金融危机对经济的破坏和摧残是全球性的、也是全产业链的,半导体产业未能幸免,台积电也未能幸免。

 2009年第一季度,台积电业绩大幅度萎缩,濒临亏损。

 危急时刻,ceo蔡力行采取了常规的收缩战术,节流、裁人。

 由于裁员太多、太猛,引发台积电部分员工和家属的激烈反弹,有员工家属给张忠谋写陈情信,还有人堵在张忠谋的住处外当面求情。

 面对危机。

 老张亲自披挂上阵,以78岁高龄,再次担任台积电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