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9章 开采(第3页)

 “从阿雷格里港,途径佛罗里亚诺波利斯、圣保罗、里约热内卢、维多利亚、萨尔瓦多、阿拉卡茹、马塞约、累西腓、若昂佩索阿、纳塔尔,终点为福塔莱萨。

 全长3900英里,年输送量100亿立方米,总投资45亿美元。

 一旦建成,将成为世界级的天然气管道。

 同时也会给投资方带来惊人的回报。

 ……徐先生,索内斯先生,不知道两位有没有兴趣?”

 “优尼科对符合我们业务的项目都有兴趣。

 不过这么大的工程,我们也要评估其中的风险,才能给帕伦特先生一个准确的答案。”

 索内斯:“壳牌也一样。”

 “评估风险是应该的,但我希望两位能在三个月内给我一个准确的答复。”

 两人点头后徐良问道:“如果我们投资,那股份该如何划分?”

 “当然是按照各自的出资额来划分。

 不过为了平衡各方的利益,每家的股权最多不超过40%。”

 “管道的运营权呢?”徐良接着道。

 “另外成立一家独立的公司负责这条管道的运营和维护。”

 “除了优尼科和壳牌,巴西国家石油公司是否会考虑另外的合作者?”乔治·索内斯问道。

 “当然,环绕巴西沿海的天然气管道可是一个投资巨大的宏伟工程。

 投资巨大,回报期也比较长,出于分担风险的考虑,我们需要更多的合作者。”

 顿了一下。

 “两位好好考虑一下,我就先失陪了。”

 “帕伦特先生慢走。”

 “再见。”

 目送他离开后,乔治·索内斯抿了口红酒。

 “徐先生,管道的事情,你觉得最后能有几家参与?”

 “不知道,不过bp肯定比优尼科更有机会。”

 bp在石油领域耕耘多年,在南美政商两界根深蒂固,相比之下优尼科虽然不算新丁,但在南美的根基太浅了。

 关键是,现在优尼科的老板是他,一个华夏人。

 南美,尤其是巴西,老美才是地主老财。

 ‘门罗主义’的口号喊了两百年,现在早就深入人心了。

 “那可未必,徐先生领导下的优尼科不比全球任何一家石油公司差。”

 徐良笑了笑,没在多说。

 这世界上有钱的人多了,关键还是要有势。

 ……

 “砰砰……”

 徐良手扶栏杆,看着不远处的测量船,阵阵枪声不时入耳。

 这是侧翼机枪的声音。

 在海上石油勘探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地震测量。

 而地震测量最常用的办法是用侧翼机枪向海中打出气泡,然后用地震仪分析地质状况。

 如果是近岸地区,还可以用重型卡车夯地。

 在测量船不远的地方,就是一个长百米,宽近80米,高度接近十层楼的庞然大物。

 这就是优尼科三年前从弗里德高曼公司采购的第六代钻井平台,有效荷载达到7500吨,最大施工深度为3000米的深海,应付桑托斯盆地足够了。

 而这艘被命名为‘山猫’的半潜式钻井平台,是优尼科公司在15号区块勘探的主力。

 如今正在这里打下第一口初探井。

 “要是一口井打下去就能找到石油就好了。”李金玲感叹道。

 徐良看了她一眼,微笑着摇了摇头。

 虽然他两辈子掌握的知识都跟石油勘探八竿子打不着。

 但这次参与巴西石油区块竞标,他也恶补了不少这方面的知识。

 根据现有的记录资料,即使在极少数石油资源充沛的地区,第一口石油勘探井就见到石油,也是一个传说故事。

 它就如同趣闻轶事,经常在石油工人口中流传,但从来没有人真的见过。

 随着世界各地的石油资源越来越稀缺,石油钻井的深度越来越深,地点越来越偏僻,野猫井见油的几率更是接近于无。

 但是,野猫井不打也不行,再先进的岩石评估作业都不能取代钻井作业,后者往往用来否定前者,然后开启下一轮的钻井作业。

 如果说上世纪的德克萨斯和中东能用十口初探井来得到石油,那到了九十年代,就需要几十甚至上百口初探井才有希望。

 所以,即便三个超深海区块有石油,凭借一个半潜式钻井平台,也要一两年的时间才能找到。

 当然,这还是运气好的情况下。

 要知道这三个区块加起来的总面积接近6000平方公里。

 而单座半潜式钻井平台一口初探井打下去,撑死就能探测十几二十平方公里,这样的概率太低了。

 当然,想要在三年内完成探测也容易,只要舍得花钱。

 十座半潜式钻井平台同时作业,效率可以提升十倍。

 租的越多,效率越高。

 不过,每座钻井平台一天30~50万美元的租金,可不是一个小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