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0章 屯河集团

第770章屯河集团

 

上市后的屯河水泥厂,虽然盈利能力不咋地,但好歹还能盈利。

 

虽然韭菜们看不上它,但在资本的眼中,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净壳。

 

所以,他们被在资本行业混的风生水起,赚了大钱的德隆看中了。

 

1993年0月,德隆受让部分屯河水泥厂的集体股,以第四大股东的身份进入屯河。

 

德隆的胃口当然不满足于只当一个小股东。

 

很快就以日拱一卒的方式,不断收购,成了屯河的大股东。

 

拿到控股权后,德隆凭借雄厚的资本,马不停蹄的展开了并购。

 

屯河股份、屯河工贸和屯河农牧业,先后被德隆拿下。

 

在这些企业的基础上,屯河集团成立了。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屯河集团一开始的主业是水泥。

 

到了90年代末,已经是水泥产量过百万吨的西域第二大水泥巨头。

 

在屯河之外,西域还有第一大水泥巨头天山股份。

 

唐万新当然不甘心就这么把自己养的孩子卖掉。

 

反倒是老三、老四、老五们都被干死了。

 

一看事情陷入僵局,德隆很快转变思路。

 

两家整合后的水泥年产量突破300万吨,已占西域水泥产量的60。

 

庞大的规模效益,让天山股份当年便获得了9300万华夏币的净利润。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

 

偏偏两者的产量相差不大。

 

2000年3月,在德隆的主动撮合下,屯河将自己旗下的水泥业务卖给了天山股份。

 

所以,2002年9月,以2.67亿华夏币的代价,收购了天山股份第一大股东天山建材集团5578.56万股股权,占总股本32.18。

 

这句话放到西域水泥行业也很准确。

 

从1996年开始,就不断通过并购、技改等方式增加屯河的水泥产量。

 

不过天山股份的大股东并不是德隆集团,而是天山股份原本的大老板天山建材集团。

 

既然赢不了,那就合并。

 

所以在90年代末期,两大巨头相爱相杀,你降价出货,我也降价。

 

结果两家打的精疲力尽,谁也奈何不了谁。

 

都想把对方干死,自己当老大。

 

你收购我也收购。

 

天山股份由此奠定了中国第三、西北最大水泥企业的地位。

 

不仅成为天山建材集团的第一大股东,还直接控股了天山股份,让他成为德隆集团旗下新三股之一。

 

天山建材集团和天山股份,也成了德隆整合水泥和建材产业的航母。

 

回头再说屯河集团。

 

把自己的主业水泥业务卖掉后,屯河集团的主营业务彻底转向了农牧业。

 

依托于西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投资数亿元发展番茄、红花、胡萝卜、枸杞及其他特色果蔬资源加工为核心的红色产业。

 

通过一系列买买买。

 

短短三四年的时间,德隆就形成年产24万吨番茄酱,1万吨番茄粉,10吨番茄红素的生产能力,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产品出口欧美、俄罗斯、韩国、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为了开拓国外渠道,还收购具有20多年番茄酱经营资历的美国番茄酱销售商新瑞公司和意大利甘多弗公司销售公司,成功打入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