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7章 鲁氏父子(第2页)

 

这家公司也成了类似德隆‘友联战略’的金融旗舰。

 

在它的旗下有1996年成立的万向租赁。

 

有1999年成立的万向期货。

 

更有2000年成立的vC机构万向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同样在2002年,万向出资1.2亿元投资民生人寿,此后又进一步控股民生人寿。

 

2004年,万向参股浙商银行。

 

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收购和重组,万向在金融上布局越来越大。

 

比起金融和汽车行业,万向很少为人所知的就是在农业上的投资。

 

自称有“农民情结”的鲁冠秋,一直很青睐农业产业。

 

上世纪70年代,他想在每个村办一个企业,结果失败了。

 

80年代,搞立体农业,办农场,又失败了。

 

90年代搞创汇农业,还是没成。

 

对此,他的总结是:做任何事不能脱离环境,自己还要有这个能力。

 

2000年后,羽翼丰满的万向开始采取收购兼并的方式,将资本投入到一家优质的企业,并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将其培养成为上市公司。

 

农业领域,第一家被万向选中培养的就是‘华冠科技’。

 

2000年6月,万向集团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出资5225万元,从黑龙江华富集团手中受让华冠科技23.75%的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2002年9月,该企业在上交所挂牌交易,万向的投资实现增值。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万向的投资策略。

 

在资本市场,万向被戏称为‘二股东’。

 

原因是,对看好的公司,他会先收购一定的股份成为对方的第二股东。

 

然后也不插手管理,也不瞎比比。

 

时间一久,大家都把他当成一个人畜无害,岁月静好的‘冤大头’二股东。

 

就在所有人都放松警惕,机会来临的时候。

 

万向会迅速出手,直击要害。

 

在大股东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迅速拿到控股权,然后掌控公司。

 

中色股份、浙省工商信托、航民股份、蓝宝信息和浙省德清的兔宝宝公司,无一不是如此。

 

如果没有徐良的乱入,华冠科技也会被万向吃下,成为日后的万向德农。

 

说实话,比起那些挥舞着钞票,或者自持关系的收购者,徐良还是更敬畏万向这样的老硬币。

 

因为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爆发。

 

“万向打算出多少钱?”徐良问道。

 

华冠科技是做玉米深加工的,虽然丰收农业也有同样的业务,而且规模更大。

 

但他不打算让丰收农业并购华冠科技。

 

原因很简单。

 

跟一个个股东谈判收购太耗费时间,整合起来也需要精力。

 

有这个闲工夫还不如直接投资建厂。

 

“解除湘火炬和华冠科技的相互担保,华冠科技持有的黑龙江种业和赤峰种业的所有股权全部出售给德隆。

 

在这个背景下,万向愿意以6000万收购德隆持有的华冠科技股权。”鲁冠秋微笑道。

 

徐良脸上多了一抹思索。

 

华冠科技27.45%的股权被德隆收购,并成为前者的第一大股东后,华冠科技便加入了德隆的担保圈。

 

2003年2月,华冠科技董事会通过了与德隆旗下湘火炬互保协议的议案,华冠科技最终为湘火炬提供1.64亿的连带责任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