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7章 昆仑的未来(第3页)
要想真正的吃下这波红利,我们需要围绕农村市场进行一些更贴合农村使用环境的改变。
比如给家电添加防鼠、防雷设计,或者给家电增设防潮、超宽电源、超强接收信号等农村环境适应性功能。
同时还需要健全农村销售渠道和流通服务体系,把业务触角从一二线城市延伸到广大的县乡市场。
售后服务保障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农民期盼家电下乡,也期盼“服务下乡”,不能因为快速抢占市场而坏了品牌口碑。
据我观察,长虹、康佳这些老牌彩电都走下坡路很多年了,但是在农民心目中,它们仍是数一数二的彩电品牌。”
徐良点了点头,他就是农村人,自然很清楚其中的原因。
“很多农村家庭采购的第一台彩电就是长虹、康佳,十年前它们是最好的彩电品牌,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农村因为消息闭塞,也不知道两家彩电巨头已经垂垂老矣,在新技术时代掉队了。”
雷俊笑道:“是这个样子,我现在还有点担心创维在农村市场比不过其他几家品牌。”
“这就需要你这个Ceo想办法了。”
雷俊点了点头,“可惜空调、厨电、小家电不在这次的补贴名单内,不然几家公司可以配合搞一些活动,比如买电视赠送小家电,买冰箱赠送三五百元的空调优惠券……”
徐良:“先别着急,上面不是都说了吗?
这是试点,一旦效果好,肯定会把成功经验推广到全国地区,同时还会扩充更多补贴品类。”
“我已经迫不及待了,这次调研后发现下沉市场真的是一块金矿。我们要尽快针对农村市场改造家电生产线。
把销售网络下沉到乡镇地区,同时还需要完善售后服务网点,太多准备工作要做了。”
看到他兴奋的样子,徐良笑道:“公司的资金还充裕吗?”
昆仑工业集团虽然发展规划气魄宏大,六个事业群,几十个子公司,上千种不同的产品。
但这段时间更多的还是以内部整合为主,在发展上,还是各公司各自为战,并没有真正实现物流、采购、财务和渠道上的全面整合。
没有捏合成一个整体的情况下,行政成本依然很高。
集团拿到手的利润,除了维持运营,大部分都拿去做研发投资了。
毕竟半导体和物联网、无人机、动力电池,不管哪一个都是烧钱大户。
再加上有个喜欢做研发的大老板在上面压着,所以昆仑的账上现金真的不多。
“您上次给的20亿美元,现在还剩下5.37亿;集团去年结余57.4亿华夏币。
公司负债还有69亿华夏币。
不过随着产业园区的开建,以及持续的研发投入,公司的负债会增长一部分。”雷俊道。
“合理的负债对集团的发展有益无害,不用太担心。”
整个07年,昆仑工业集团总收入突破1600亿华夏币。
收入最高的是昆仑科技公司。
一年时间,昆仑k1手机卖出近300万部,只此一项就给昆仑创造了150亿的收入。
比起手机,昆仑卖的更多的还是电脑。
从03年开始做电脑到现在,近五年时间,昆仑电脑扎根亚洲,尤其是华夏和东南亚市场。
在华夏仅次于联想,在东南亚市场凭借着网科的线下渠道,以及一号店的物流和渠道,力压联想成为东南亚销量最高的电脑品牌。
07年整体卖出了近900万台pC,1280万台笔记本,国内市场销量占64%。
再加上mp3、mp4、音箱、外显、u盘等设备。
昆仑科技一年的总收入突破940亿华夏币。
是昆仑工业毫无疑问的营收大户。
仅次于昆仑科技的就是格力,07年全年总营收380亿华夏币。
创维次之,全年总营收130亿港币。
其它品牌就差了很多。
“金融账户的钱盈利41亿美元,后期还会有更多收入。过一段时间,我会转一部分钱到公司的运营账户上,你用这笔钱给格力、苏泊尔、小天鹅、创维私有化退市。”徐良交代道。
雷俊点了点头。
私有化退市是早就定好的策略,否则‘智能家居事业群’永远无法整合成真正的一家公司,打通财务、人事和渠道。
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也无从谈起。
“昆仑k2手机研发的怎么样了?”
“样机已经出来了,不过是基于三星的‘ApL0098’芯片,功能比我们原本预计的要差不少。
我们自己研发的天山s1芯片目前还没出来。”
现在全球能用来作为智能手机芯片的选择并不多。
除了三星就是苹果自己搞的‘ApL0098’,也就是众所周知的A4。
不过就算是A4,也是基于三星处理器改进而来,直到A5才真正走上独立设计的道路。
昆仑也是一样,也在用三星的芯片。
但昆仑进入soC设计比苹果更晚,如果不是徐良不惜工本的砸钱做设计,从全球挖那些华人芯片设计人才。
根本没机会做自己的芯片。
“明年一年的时间能拿出来吗?”
看雷俊有些犹豫,徐良也没为难他。
“算了,根据我们自己的时间来吧。不过你要跟中芯那边做好沟通,确保我们设计出来的芯片,他们能给我们做出来。”
“是。”
“梁猛松那边跟中芯的合作到哪一阶段了?”
雷俊犹豫了一下,“双方还没有进行实质性的合作。”
“为什么?”徐良皱眉道。
“中芯国际那边主张研发45nm芯片,但梁猛松觉得这样亦步亦趋的跟着海外巨头的脚步,永远也别想真正追上,甚至超越对方。
所以他想放弃45nm的研发,直接研究32nm,甚至是28nm技术。
中芯觉得他异想天开,不切实际。
梁猛松觉得中芯毫无远见。
见了几次面后,双方的分歧始终难以弥合。梁猛松已经跟我谈了几次,建议放弃跟中芯的合作。
他说,跟这些鼠目寸光的家伙待在一起简直
是浪费生命。”雷俊苦笑道。
徐良心中恍然。
当初梁猛松加入三星后,三星采用了finfet技术,成功实现了14nm工艺的量产,并且比台积电的16nm工艺领先了半年。
这一技术突破使得三星能够与台积电竞争,并成功抢下了苹果和高通的订单,对台积电造成了重大打击。
现在加入昆仑,他也会选择同样的发展路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