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3章 可惜了(第2页)
把全厂的人集中到一起,然后用一辆十吨重的压路机,把价值100多万的火花塞碾成了碎片。
这个跟海尔砸冰箱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举动,彻底扭转了湘火炬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把iso9002标准贯彻了下去。
在他管理湘火炬的三年时间里,产品再也没有出现过质量问题。
不过,
一个成功的管理精英,仅仅是抓好质量,肯定是不够的。
毕竟这是一个酒香还怕巷子深的年代。
所以,质量好,还能有市场才是真的成功。
黄平也是这么做的。
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同时,他也积极开拓国外市场。
98年,湘火炬加入了美国汽车零部件协会。
这个世界上最有实力、最具权威的机构,在华夏仅有7个成员,湘火炬是其中之一。
可见其珍贵难得。
更重要的是这个举动,彻底打开了国际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为湘火炬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而这只是湘火炬拓展国内外销售渠道的措施之一。
在黄平的努力下,湘火炬生产上严格控制支出,大宗原材料就进货价格比上年降低了10。
技术公关,内部挖潜,节能节耗,让火花塞制造成本下降了9。
这一进一出,就是20的毛利润。
1998年,湘火炬的净利润达到史无前例的25.3,后面也再没有达到过。
到了1999年,湘火炬因为大量并购,拉低了利润率。
&t;divtentadv>但发展依旧稳健。
可惜的是黄平在2000年5月之后就离开了湘火炬。
后续的接任者,虽然有能力,却远不如黄平。
让湘火炬越来越拉,逐渐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我们找找关系,说不定能让黄平免于牢狱之灾。”姜晓阳道。
徐良想了想,摇了摇头。
“他是德隆战略投资公司的执行总裁,产业基金总裁,持有德隆国际6.7的股权,是德隆的核心人物。
德隆被查,他注定逃不了,别费力气了。”
整个德隆高层,除了唐万新持有德隆国际13.6的股权外。
持有6.7股权的只有七个人。
除了唐万里、唐万平、唐万川三兄弟以及黄平,还有北方证券董事王宏,德恒证券法人代表张业光。
以及沈阳合金法人代表孔清华。
他们是德隆这个庞然大物核心中的核心。
德隆被查,别人可以脱身,他们不可能。
当然,以汉华的能量和姜家的背景,真要下力气帮黄平,确实能保住他,但干涉司法可不是什么好事。
很容易让有心人抓住小辫子。
为了一个外人,不值得。
“伱真不想要?”
徐良肯定道:“我最在意的火炬集团已经有了彭志宇,其它也各有安排,不需要再来一个黄平了。”
德隆旗下诸多资产,整合方案基本上确定了。
老三股,湘火炬和合金股份合并为火炬集团。
老三股之一西域屯河的业务,将被丰收农业和康师傅瓜分。
新三股之一天山股份和中燕控股,前者建材和水泥,后者纺织和服装。
完善管理、人事等制度后,未来三到五年内逐渐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