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4章 大强子(第2页)

 

徐良把手伸向吕慧。

 

刘强西吩咐道。

 

设身处地的想,如果来一个之前没什么联系的陌生人,找上门来让自己放弃自己千辛万苦创立的企业,去接手一家完全陌生的公司,自己心里也一样不愿意。

 

“当然。”

 

“我是为了京东,但更多的还是为了你。”

 

第二,德农农资超市。

 

“徐先生喜欢就好。”略作犹豫后,刘强西道,“您是为一号店收购京东来的?”

 

第一,德农种业公司。

 

“刘先生,你觉得在B2C领域,京东还有未来吗?”

 

“京东确实发展的很不错,用户黏度高,口碑好,一号店收购后,能够补充我们在京城地区的业务占比。

 

巧合的是,一号店和京东都是坚持正品行货为主的B2C公司。

 

在相同的发展策略下,一家估值不超过一亿华夏币的公司。

 

要跟一家业务遍布整个亚洲,注册用户超过9600万,月营收突破10.6亿华夏币,估值突破30亿美元的电子商务巨头竞争,你有多大的把握?

 

当然,你可以用任何言语表达你的信心。

 

但投资公司不同。

 

他们即便会投资你,条件也非常苛刻,而且不会给你太高的估值。

 

相比之下,一号店轻易就能拿到上亿美元,甚至更多的融资。

 

在这种巨大的差距下,京东不可能发展的起来。

互联网是一個赢者通吃的行业,头部公司占据80的市场。”

 

&t;divtentadv>“徐先生,京东的用户还在涨。”刘强西强调道。

 

“我知道。而且我还断定你们的用户,在未来四五年的时间里不断增长,虽然不多,但确实会涨。

 

原因很简单。

 

现在的互联网市场是一个增量市场,每年都有很多新一代的网民加入进来,他们会逐渐成为京东的用户。

 

但你们的货品丰富程度,物流配送都远不及一号店的情况下,时间一长,用户会用脚投票,离开京东加入一号店。

 

这也是为什么进入05年后,京东的用户还在涨,但却越来越慢的原因。”徐良道。

 

看了眼沉默的刘强西,他准备再上点猛药。

 

“你知道我最欣赏什么样的人吗?”

 

刘强西眼神中多了一抹询问。

 

“三个标准。

 

第一,出身贫困。

 

第二,有强烈的野心。

 

第三,有丰富的学识。

 

出身贫困的人从小经受苦难的磨砺,普遍具备坚毅的品格,以及努力改变自身困境的野心。

 

而想要出人头地,就必须要有足够的能力。”

 

刘强西下意识把自己套入其中,发现每一条都跟自己很契合。

 

“现在为止,你是我发现的,具备这三条品质的人中最优秀的两位之一。”

 

刘强西下意识问道:“另一个是?”

 

“雷俊,鸿蒙旗下昆仑科技公司Ceo。”

 

雷俊父母只是普通的中学老师,无权无势。

 

而且小城市的老师在七八十年代根本算不上什么富裕家庭。

 

过的还不如普通农民。

 

所以雷俊的出身虽然比刘强西强一些,但也强的有限。

 

“你跟雷俊在我看来都是有管理顶尖企业的潜力。”徐良直视刘强西的眼睛,“我所说的顶尖企业,是那种资产过千亿华夏币,甚至数百亿美元的世界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