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4章 中燕(第3页)

通过技术改造,天一实业2003年便完成亚麻种植20万亩,长麻4400吨,亚麻纱1700吨,销售收入1.5亿元,实现利税2864万的卓越成就。

 

2003年,德隆又追加投资3.2亿华夏币。

 

按比例分摊在亚麻种植、麻纤维生产、荨麻纺纱、荨麻坯布、亚麻纺织厂上。

 

2004年年底,这些投资完成后,天一实业在亚麻业务上的营收暴增到5.5亿华夏币,并获得了利润1.16亿华夏币的净利润。

 

再加上天一棉纺等子业务。

 

截止2004年年底,天一实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7.48亿华夏币,净利润1.53亿华夏币。

 

是国内最大的亚麻企业。

 

并在棉纺等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但。

 

再好的企业也抵不过德隆的骚操作。

 

不仅把天一实业账上的现金全部借走,还操控天一实业从银行借款,发行企业债,更骚的是让他为德隆旗下的关联公司做担保。

 

这一套操作下来,直接让天一实业背上了3.2亿华夏币的债务。

 

一家好好的公司,就这么被债务压垮了。

 

事实上,天一实业也是德隆旗下绝大多数实业公司的写照。

 

可以说,除了老三股之一的合金股份,德隆大多数实业公司发展的都很好。

 

甚至合金股份也在2004年步入了正轨。

 

这也是德隆集团能够惹来那么多国内外饕餮们觊觎的原因。

 

庞大的债务下,隐藏的是一块块黄金。

 

放下资料。

 

“德隆对中燕控股的未来发展战略,规划的非常清晰,也具备极大的可行性。”徐良道。

 

吕慧认同的点了点头。

 

根据德隆对中燕的整改计划,会逐渐把天一实业的亚麻产销业务,屯河聚酯公司并入京城中燕。

 

并打造一个以生产棉麻、聚酯、合成纤维为主的材料公司。

 

然后在逐渐扩展到成衣制造等下游领域。

 

成为横跨原材料生产、加工和制造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

 

现在屯河聚酯和天一实业都已经跟中燕合并了。

 

接下来就是成衣制造。

 

“徐总,泰华集团旗下的服装业务,发展的很不错,2004年创造了2.7亿华夏币的营收。

 

我觉得,完全可以把这部分业务跟中燕的业务结合起来。

 

泰华服装业务负责设计,中燕则负责加工。

 

这样就能打造一个从种植到生产,再到加工,最后销售,打通上下游的产业链。

 

甚至,我们还可以促成中燕跟汉华的合作。”

 

“汉华?”

 

吕慧点头道:“国内目前已经出现了个人品牌的服装初创公司,只是数量较少。

 

汉华的风投部门可以跟一些衣品不错的明星,以及成名的设计师合作,帮助他们打造个人品牌。

 

然后中燕提供来样加工。

 

这样,在泰华服饰没有发展起来的时候,也不至于浪费产能。”

 

徐良微笑道:“还有别的吗?”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