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0章 ‘卧龙’与‘凤雏’(第3页)
这笔股权转让交易要是输了,旁人顶多叹息一声,而他这个Ceo可能会遭到清洗,被扫地出门。
所以他比任何人都要着急,也更在意成败。
“24亿第二次!”
听到拍卖师都喊到第二次了,郭伟连忙摇了摇旁边的刘串志。
刘串志一把老骨头了,差点被好徒儿摇散了架。
“慌什么慌?”
在徒弟面前,刘串志还是保持着十足的威仪。
看见眼巴巴看着自己的郭伟,刘串志长叹了一口气,“罢了,我个人再给你出一个亿……”
还没等刘串志把话说完,郭伟连忙举牌,抢在拍卖师喊出第三次落锤之前出价了——25亿港币。
“25.01亿港币!”
张远懒洋洋的举牌,给出了报价。
郭伟连忙看向身旁的刘串志,后者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
“柳总,你再借我一个亿,不,一千万就够了。”
看见已经彻底慌了神的郭伟,刘串志摇头,叹息了一声:
“我们这边的虚实已经被他们全看清楚了,没机会了,放弃吧!回良心公司,我再给你安排一个工作。”
台上,连喊了三次,都无人再加价,拍卖师一锤定音,宣布以25.01亿港币的价格成交。
刘串志带着一帮人起身,准备离开。
来的时候有多意气风发,这时候走的就有多狼狈。
几十人的大队伍,全都保持了沉默,跟斗败了的公鸡一样,垂头丧气的。 落在队伍后面的史大柱向杨廷坤比了一个大拇指,冷嘲热讽道:“加了一倍!
会做生意!”
杨廷坤懒得搭理这种人,起身跟华科控股的领导以及泛大西洋投资集团的高管一一握手。
卖了这么好的一个价钱,华夏数码的两方股东都很高兴。
华科控股的领导甚至还开玩笑说:“杨总,良心公司手里还有17.83%股权,要不你一并接收得了?”
杨廷坤微笑道:“好啊,领导要是愿意卖,那我就接着。”
“当真?”
华科控股的领导一下子就来了兴趣,把华夏数码的股权全部出手,卖个接近两倍股价的好价钱,这绝对称得上是一起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的经典案例。
他这个经手人的政治表现功劳簿上自然也少不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看见杨廷坤微笑点头,华科控股的领导立马说道:“好,我们回去研究研究,尽快给你一个答复。”
一会儿之后,杨廷坤领着一行人回到了公司。
“杨总,我们是不是被坑了啊?
多花了将近12亿港币,较股票停牌前的价格溢价了八成多。
总公司那边会不会有意见?”
杨廷坤暼了眼秘书,没吭声,笑着朝张远努了努嘴。
张远会意,笑着解释道:
“赵秘书,由于二级市场流通股太少,我们要想控股,只能花高价参与这场竞价拍卖。
其实也谈不上高价,正常价格罢了,华夏数码的底子在那,股价只需往上涨一涨,浮亏很容易就填平了。”
赵秘书追问:“可是我们得罪了良心系啊,公司管理层都是他们的人,我们入主后,肯定会有大动荡,搞不好很多人还会被他们恶意煽动离职。”
杨廷坤赞赏的看了他一眼,“有进步。不过用不着担心,走了一些人正好,可以纯洁一下队伍。”
“那业绩可能会严重波动,股价一时半会儿涨上不去。”
“这些都不重要,因为这笔投资属于长期投资,我们会重建华夏数码,该拆就拆,该卖就卖,哪怕两三年之内看不到什么回报都无所谓。”
“总公司那边……”
“徐董和谢总都是这个意思。”
听到老板这样说,赵秘书也就不多问了。
杨廷坤看向张远,“完成股权转让后,我们的持股已经远远超过了30%,会触发全面要约收购?”
张远点头后道:“如果加上良心公司剩下的那17.83%股权,我们合计持股就达到了60.77%。
哪怕分散到汉华和鸿蒙两个持股平台,也会触发全面要约收购。
更为关键的是,我们的出价太高了,我怕接受的要约太多,给搞退市了。”
杨廷坤摇头,“退不了市的,消息一旦公布,复牌后,我估计股价可能立马翻一倍。
到时候我们的要约价就不够有吸引力了,没那么多股民接受要约,那就还能继续维持上市公司地位。
哪怕真的私有化退市了,也无所谓,把这笔生意做大点就是了。”
张远笑道:“也是,鸿蒙科技的名字一亮出来,那市场还不跟打了鸡血一样啊?
属于重大利好。”
杨廷坤脸上露出一缕骄傲。
伴随着必应、一号店、鸿蒙游戏的各自崛起,鸿蒙这个名字已经成了全球资本界的宠儿。
盘古公司虽然没上市,但因为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概念被越来越多人了解。
作为全球云计算两大巨头之一的盘古,已经跟亚马逊的Aws成了全球云计算领域的双子星!
估值已经超过200亿美元。
如果这次顺利收购华夏数码,凭借着对方多年累积的客户基础,用不了两年,盘古的估值就能翻一倍。
在他看来,华夏数码放在良心手里,完全是暴殄天物。
放在盘古手里,才能发挥它百分之二百的作用。
“良心公司持有的那点股份,必须给清理干净,不然留着也是个祸害。”
杨廷坤不想一直跟刘串志那伙人玩什么猫鼠游戏,能用钱解决的事都不叫事。
“这样的话,华夏数码的持股太集中了。”
张远摇头继续道,“又不是什么重要的产业,将来退出也很麻烦。”
“先不谈这个了,公司已经都到手了,接下来安排团队赶紧开启后续交接手续,等交易彻底完成后就开始梳理业务。
总公司那边还等着看我们的成绩。”
张远点了点头。
算起来,这还是他加入汉华后负责的第一个Buyout控股型收购,意义非凡。
作为经手人,他获得了一次很好的展示自我才华的机会。
这让他颇感兴奋,因为有了第一单,就会有第二单、第三单。
以汉华的体量和发展速度,将来说不定还能参与什么世纪性大并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