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7章 庞大的红岩(第2页)

 但碳酸锂不一样,2006年因消费电子的需求价格激增,直接从1.6万元/吨,冲到了8万元/吨。

 徐良虽然知道电动车崛起后碳酸锂才真正迎来史无前例的暴涨。

 但电动车暴涨还有十几年,他也不可能这么长时间囤着不卖。

 而且就算是卖了,后面也有很多机会再买回来。

 直接一波梭哈,以7.6万/吨的价格全卖给了国内的天齐锂业、赣锋锂业、中矿资源等国内锂业公司,直接获利115.6亿美元。

 07年碳酸锂价格虽然出现了一定的回调,但始终徘徊在5万元/吨左右,考虑到次债危机将近。

 徐良也没再下令入手。

 所以现在红岩旗下并没有碳酸锂。

 艺术品投资部规模不大,基本上也是只进不出。

 这么多年,红岩在上面投资了大概30亿美元左右,基本都是投资华夏艺术品,以书画、油画为主,海外青铜器、瓷器为辅。

 大名鼎鼎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就被他收入囊中。

 最后是债券投资部。

 这个部门主要是搜集全球范围内回报率较高,而且相对比较安全的企业债。

 从05年开始,红岩在这个部门投资了160亿美元,平均年回报率8%左右,两年下来共计盈利26.6亿美元。

 最后是战略投资部。

 共工计划、祝融计划、帝江计划只是战略投资部旗下的重大投资行动,但战略投资部并不是只有这些超大型投资计划。

 还有一些小规模的投资。

 比如从05年开始的在石油、铁矿石、黄金期货等方面的投资。

 红岩跟汉华的投资策略不一样,汉华是尽可能获得高回报,但红岩的投资策略是稳健。在期货的投资规模始终控制在百亿美元左右,杠杆也始终只有一倍。

 但06、07两年,能源产业大爆发,红岩也跟着赚了一波。

 平均浮涨1.3倍。

 算上杠杆,浮涨2.6倍。

 一百亿,赚了260亿美元,赚麻了。

 如果不是他害怕被次贷危机拖累,07年年中就平仓,还能赚的更多。

 接下来就是共工计划的获利,虽然大部分徐良都分给了鸿蒙、泰华等公司,但还是给红岩留下了200亿美元。

 最后是现金。

 05年他跟索罗斯对决全球黄金市场,赢下来后获得了惊人收益。

 那时候红岩旗下的现金流一度膨胀到771.75亿美元。

 后面帮扶旗下企业,比如昆仑。

 它并购格力空调、美菱冰箱,以及后期的研发资金基本都是红岩给的,前前后后,徐良拿了20亿美元。

 再加上一些小规模的投资,比如房地产,以及给自己女人的钱等等,花了5亿美元左右。

 在扣除投资需要的本金。

 比如投资能源期货的100亿美元本金,投资在艺术品、贵金属上的本金等等。

 红岩账上的现金一直维持在400亿美元。

 这些钱当然不会只躺在账户上,而是以隔夜拆借、国债投资为主,稳健而且有收益。

 得益于美联储哐哐加息带来的利好。

 隔夜拆借的利息也不断攀升。

 两年时间里,基本能维持5%的利息。

 算下来,给红岩带来了大约23亿美元的收入。

 总体算下来,这两年汉华税前净赚790亿美元,税后收入632亿美元。

 扣除贵金属、艺术品、薪水开支、企业投资等方面的开支,现在红岩的账户里躺着1200亿美元的现金,200亿美元【算上杠杆600亿美元】美国次债空头头寸。

 价值50亿美元的艺术品。

 价值130亿美元的稀土投资。

 价值440亿美元的股权资产【以08年2月为准】

 价值上千亿美元的企业资产。

 再加上部分不动产。

 截止08年2月底,红岩总计拥有3032亿美元的总资产,1200亿美元现金,零负债。

 这还只是红岩,汉华拥有的资产也不逊色,但汉华的资产更庞杂,现在还没有整理完毕。

 再加上不断抛售资产后,拥有千亿美元现金流的鸿蒙,以及拿到汉华巨额捐资的‘徐氏家族成员慈善基金会’。

 徐良对自己5000亿美元净资产的估算好像有点保守了。

 ——

 徐良数自己家产的时候,出乎意料得到了彼得·蒂尔的电话,考虑到对方的蒂尔基金是自己名下大号影子基金,给自己赚了几十亿美元,他也没拒绝。

 不过地点在一家酒吧。

 当徐良赶到这里的时候,彼得·蒂尔已经坐在二楼栏杆边上了,一边独酌一边欣赏楼下大舞台的歌舞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