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6章 电动汽车

第816章电动汽车

 

“老彭,你觉得电动汽车怎么样?”

 

彭胜宇愣了一下。

 

“您看好电动汽车的未来?”

 

徐良点了点头。

 

“内燃机车这条赛道,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走了太久,技术和经验累积的太多,我们很难赶得上。

 

想要成为世界顶级的汽配厂商,最好的办法就是弯道超车。”

 

“徐总,电动汽车在西方也出现了一个多世纪,它们也有很深厚的技术积累。”彭胜宇道。

 

电动车虽然是21世纪才真正发展起来,但早在19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

 

世界上第一辆有记录的电动车是1832年,英国发明家罗伯特安德森完成。

 

虽然只是实验室的玩具,但却完成了从0到1的蜕变。

 

直到1884年,英国发明家托马斯帕克,在伍尔弗汉普顿制造了第一辆批量生产的电动汽车。

 

随后,德国工程师安德烈亚斯弗洛肯于1888年建造了第一辆真正的电动汽车。

 

可以说,内燃机的汽车和电动汽车几乎同时出现。

 

进入20世纪,内燃机汽车开始成熟普及后,电动汽车也真正进入了市场。

 

1897年,瓦尔特伯塞设计并引入了一批使用电池的出租车,在伦敦街头运营,而纽约市有大约60辆电动出租车。

 

到1900年,电动汽车占美国道路上所有车辆的三分之一。

 

这个时期的电动车可谓百花齐放,前景光明。

 

亨利福特、托马斯爱迪生这些大佬都在不断探索退出新的的电动汽车。

 

但情况在1920年之后改变了。

 

随着汽油越来越便宜,公路里程的不断增加,电动车腿短的毛病越发显露,1935年后便渐渐销声匿迹。

 

直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汽价飞涨,才引发了人们对电动汽车的新一轮兴趣。

 

老美的那辆带上月球的电动月球车,更是助长了各大机构对电动车的兴趣。

 

不过兴趣归兴趣,汽车巨头们还是很明白的,电动汽车这玩意太不成熟。

 

尤其是电池。

 

根本撑不起200公里以上的行程。

 

即便索尼1991年商业化了锂离子电池,也没能改变这个局面。

 

至于特斯拉,直到2008年才把电动车的里程增加到200英里,也就是三百公里多一点。

 

“西方汽车巨头在电动车上的积累只是一些实验室的玩具,根本不是成熟的技术。跟他们在内燃机上的积累,天差地别。

 

这就是我们的机会。

 

老彭,只跟在别人屁股后面亦步亦趋,永远成不了真正的行业巨头,只有另辟蹊径,才有追赶上的机会。

 

汽车领域,电动就是我们唯一的机会。”

 

说着,徐良拿过一份资料递了过去。

 

“看看吧。”

 

“南孚电池?”彭志宇诧异道。

 

徐良颔首后道:“我收购南孚电池三年多了。

 

这三年多,它除了巩固在碱性电池上的霸主地位,一直在进行锂电池的研发,目前已经在镍铬、镍氢、磷酸铁锂等电池领域积累了很深厚的基础。

 

圆柱电池方面南孚已经实现了1600Ah容量。

 

聚合物电池方面,已经实现了400whL容量。

 

笔记本电池方面,实现了2000Ah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