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2章 暗光纤的未来(第2页)

 

在整个pc时代,都是投资暗光纤的大好机会。

 

在1990年代末和2000年代初的电信热潮期间(2000年互联网泡沫之前),美国安装了大量“多余”的光纤。

 

在互联网泡沫崩溃后,这些多余的容量被称为“暗光纤”。

 

这些未使用的暗光纤和常规通讯光缆形成对比,暗光纤为私人定制服务提供了机会。

 

安装光缆的主要成本都在所需的土木工程工作中,大约80%的成本是人工,只有10%是光纤。

 

从这个角度考虑,既然规划和安装耗费如此之高,一次性部署更多的光纤是非常合理的,以便将来扩展并在出现通讯故障时提供网络冗余。

 

有些光纤网络的所有者,例如铁路公司和电力公司,使用了更多的光纤,也会将其出租给其他运营商。

 

在网络泡沫期间,许多运营商公司都建立了光纤网络,每个公司的业务计划都非常庞大,想提供或者接管整个光网络服务区域的所有的流量,从而垄断电信市场。

 

这种“无规划”往往都是事后才看到弊端。

 

这一切都是基于运营商(或者投资商)对将来的“理想”预测-数据业务将继续呈指数级增长。

 

偏偏这时候出现了一个足以改变整个行业的技术——波分复用。

 

它的出现,直接让单根光纤的容量增加了近百倍,这样就大量减少了对光纤的需求。

 

对光纤需求突然减小的结果就是价格崩溃了。

 

许多公司都申请了破产保护。

比如当年赫赫有名的美国第二大通讯公司‘世界通讯’。

 

以及在光纤领域大量布局的安然公司等等。

 

与“铁路狂热”类似,一个市场的不幸变成了另一个市场的机会,这种产能过剩创造了新的电信机会。

 

谷歌就看到了这样的机会,此时谷歌趁机从各大电信运营商手中低价购买了大量的“暗光纤”。

 

借助这些光纤资源与其他isp签署了带宽交换协议,即其他网络接入商可免费试用谷歌的光纤网络,这也是为什么youtube敢于声称传统意义上的带宽定价模式不适用于自己。

 

通过这种操作,谷歌的带宽成本近乎于零,大部分费用只是光纤和路由器的折旧费用。

 

这一基于逆周期的操作,让谷歌在本世纪第一个十年里吃到了巨额红利。

 

现在这个操作加入了一个竞争对手。

 

“谷歌那边有动作吗”

 

“埃里克施密特给我打了一个电话,希望我们能彼此尊重,不要恶意竞价,我答应了。”

 

“合则两利的事,确实应该答应。”

 

看了眼徐良的神色,海伦继续道:“暗光纤的投资还要继续吗”

 

“公司内部有人反对”

 

“是。尤其是投资机构的代表,他们认为现在互联网流量价格不高,没必要大手笔投资暗光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