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惊人的募资额(第2页)

 姜晓阳严肃道。

 面对如此惊人的市场,徐良的想法很简单。

 之所以能掌控数百亿的资金,全凭徐良的未卜先知。

 太平洋基金是对冲基金。

 马上就进入2004年了。

 美国房地产已经进入了爆发的前夜。

 美国的债市是股票市场的数倍。

 应了一声后,姜晓阳继续道:“他们希望你在东方也举办一场募资就会。”

 “一些我们的老客户,尤其是香江、新加坡、泰国等地的华裔富豪,都在积极询问。”

 “太平洋基金募资300亿美元,青龙基金募资600亿美元。”

 私募股权不同于对冲基金,管理资金规模普遍更大。

 “不想。现在汉华的声誉已经不需要我亲自去募资了,除非有特殊的目的。”徐良直接道。

 徐良就想着购买金融公司发行的房地产类ABs、Cdo债券,关联企业发行的企业债,甚至未上市房地产企业发行的垃圾债。

 不过按照美国房地产,三年涨了一倍的架势来看,债券肯定不会只涨10%。

 百分之百不可能,但20%,甚至30%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所以,徐良拥有很大的套利空间。

 至于说,徐良的投资意图暴露后会不会被坑。

 大概率是不大的。

 毕竟让美国的房地产涨上来,是小布什和他背后的共和党努力了三年多的成果。

 这里面不是一个人或者一家公司,而是一整个团队的功劳。

 没有任何人或者几

个人,能改变整个国家的大政方针。

 徐良投资也不是奔着一家公司,而是奔着几百家,甚至上千家公司而来。

 用后世比较时髦的一句话来说,他投资的是美国房地产行业的基本面。

 至于私募股权,这个比对冲基金好操作。

 伴随着华夏的迅速发展,全球的能源和采矿类企业营收暴涨。

 当然,发展最快的还是科技行业,尤其是互联网行业。

 再加上美国房地产行业,以及与之关联的金融行业。

 600亿美元,全部投出去,不是什么难事。

 而且,如果没有足够的募资额,也无法容纳汹涌而来的资金,更没办法拉拢到足够的人脉。

 徐良自信的话,让姜晓阳心里踏实了很多。

 从第一次见面到现在,她见证了徐良一路便不可能为可能,每每挑战普通人想想的极限,但最后却都取得了成功。

 全胜的战绩,已经不需要太多怀疑。

 “你有信心就好。不过亚洲这边,你打算留出多少额度?”

 “我的想法是美国占5成,亚洲占3成,欧洲占2成。”

 “美国这么多?”

 “没办法,谁让我们现在有求于人呢。”

 “好吧。”

 “另外,你准备一下,明年我们华夏这边也会成立一支(华夏币)私募股权基金。”

 “你终于打算进军国内市场了?”

 “嗯,是时候了。”

 大牛市就要来了,徐良当然要准备起来。

 “募资额多少?”

 “不限量,你能募集多少算多少。”

 华夏现在的金融市场很不完善,国人投资的习惯也很不成熟,除非像德隆那样开出离谱的投资回报率,否则很难募集到大比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