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六只基金(第2页)

 这样一算,持股23%的火星5号基金,赚了7.13亿美元。

 近百倍的回报率也成了汉华北美风投部门目前为止的招牌案例。

 再加上领英、myspace,大数据公司palantir,类似大众点评的yelp等等。

 五号基金成立两年下来。

 虽然还没有公司上市,但至今为止投资的公司已经超过20家,退出了3家,最著名的案例便是skype。

 投资失败了4家。

 其余的公司大多数都被之前增值了。

 虽然这一块很难衡量,但只是skype的回报,就把火星5号的回报率拉到了每年200%。

 在风投界已经算是顶尖水准。

 “10亿美元,老陈申请了这么多钱?”

 姜晓阳道:“我跟陈士骏沟通过,他说现在互联网越来越受风投公司的追捧,往往一个项目好几家公司竞标。

 之前一家初创公司A轮两三百万美元就能拿下10%的股份,现在5%,还要竞争。

 所以他需要更多的资金。

 而且他也想要投资一些顶尖项目的C轮、d轮,需要更多的钱。”

 徐良点了点头。

 “现在不止美国互联网公司受热捧,国内的互联网初创公司也一样,而且以后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到了明年,说不定就是资金比公司多了。”

 “美国大放水,市场上的热钱太多了。”姜晓阳忍不住道。

 美联储已经把联邦储备利率降到了史无前例的1%左右,谁也不会傻的把钱存银行,或者买国债。

 滚滚洪流基本都进了资本市场。

 大水漫灌,深刻的影响了全球商业格局。

 “我们改变不了大势,汉华要做的就是顺着这股大势赚钱。”徐良道。

 姜晓阳附和着点头后。

 “卢炳云给1号基金申请8亿美元的风投额度,我感觉有点高了。

 目前国内的生物制药、医疗设备行业还处在初级阶段,8亿美元未必能投的出去。

 而且,她管理1号基金两年,投资回报率只有38%,堪堪达到行业平均水准。

 让我有些怀疑她的能力。”

 徐良看着1号基金的资料。

 卢炳云接手1号基金两年来,投资的企业有13家,再加上之前1号基金积累的企业。

 总计管理23家医疗、生物医药、医疗设备公司。

 目前上市了三家。

 投资失败到没有。

 毕竟医疗、生物医药和医疗设备公司,不是互联网,大多数都有实体资产的支撑。

 同样的,这类公司也没办法获得互联网公司那样的高估值。

 “你跟卢炳云聊过吗?”

 “当然,她看中了国内那些还没上市的大型药企,像华东医药、修正药业等。”

 “她有把握拿到这些企业的股份?”

 “当然免不了要借公司的能量,以及你这位世界级富豪的名头。”

 以徐良现在的地位,如果他是一家公司的股东,那么自然会为这支股票背书。

 大机构投资的股票,天然会让股民更信赖。

 “你是怎么想的?”

 “原本我打算拒绝的,这些大型药企虽然不错,但成长性远没有初创企业来的好,不过收购德隆后,公司会进军投行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