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六章六点判断(第2页)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样没错。

    如果他把投资德隆的570亿华夏币,投到大A的中石油、移动这些企业上,五六年的时间里获得的回报,肯定比投资德隆更多。

    但有一点。

    华夏的外来投资是需要审批的。

    全世界的金融机构做梦都想,华夏能允许他们多建立几只Qfii基金。

    但不行啊。

    比起金融上的严格审核。

    外来实业投资就比较受欢迎了。

    不仅审核轻松,而且还有政策优惠。

    但华夏国内,能够承受巨额投资的企业也不多。

    德隆就是最合适的一个。

    收购德隆,汉华和红岩,以偿还债务和后续运营资金投入的名义,向国内转移了900亿华夏币。

    当华夏币兑换美元的汇率从现在8.27变成6.5,甚至更低的时候,这笔钱就会伴随华夏币的升值,浮涨到1000亿华夏币以上。

    再加上债务抵税。

    所以德隆带给汉华和红岩的真实债务,其实只有230亿华夏币左右。

    相比之下,德隆的净资产就有400亿华夏币左右。

    这才是徐良愿意收购德隆的真正原因。

    “汉华和红岩在股市上的投资已经足够多了,从风险的角度考虑,我们还是更愿意扎扎实实的投资一些实业。

    另外,您也知道,美国的短期资本利得税非常高。

    合并德隆的债务后,我们也能通过合理的资本运作,减免掉一部分。

    所以,收购的代价并没有外界想的那么严重。”

    他隐瞒了华夏币升值的部分。

    毕竟这個还未发生。

    老人抬手点了点他,笑道:“我就知道你收购德隆不只是看重实业资产那么简单,感情还有税务上的考虑。

    

    不过全华夏的企业,也就只有你们能这么做了。”

    除了汉华和红岩,没有哪家企业能一年从美国赚到上百亿美元的收入。

    徐良微笑以对,并未过多解释。

    老人看了他一眼,“咱们继续之前的话题。”

    徐良点头后继续道。

    “德隆破产的第三条原因是‘战略理想化’。

    德隆在产业整合这一战略模式上做了大量的探索,结果也证明是卓有成效的。

    例如,在入住湘火炬后,通过一系列的行业并购,使其主营业务收入在六年的时间里,从1.24亿元增长到了113.9亿元。

    虽然利润率不高,但作为没有本身核心技术的机械加工企业而言,这个利润率虽然有点低,但也还算成功。

    更重要的是,德隆可以通过湘火炬规模的急速扩大,在股市中坐庄赚到更多的钱。

    两相结合,德隆通过产业整合的手段赚到的钱便显得非常丰厚了。

    而且,比起辛辛苦苦的运营实业,从股市中赚钱更轻松。

    所以他们连续在屯河和合金股份的运营中证明了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策略后,便彻底走上了产业整合,股市坐庄的战略发展路径。

    但这样的战略太过于理想化。

    就像之前提到的,缺乏实业的支撑,金融就成了空中楼阁。

    而且股民和投资机构也不是傻子。

    你一两次或许可以骗到人,但纸终归包不住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