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道魁首是如何养成的不言归
136. 【第53章】掌教首席 是秀衣略胜半子……(第2页)
可如今,谢秀衣已经熬过了既定的年岁,在饱受摧折的情况之下。
“她敢于请司命刀叩问天下,难道是因为她有让自己‘伤而不死’的把握吗?”齐虚真思忖,他能被派遣来咸临接手搅乱朝纲之事,其本身自然不会是全无筹谋手段的草包。想到这些年来这位谢军师层出不穷的诡术秘法,齐虚真顿觉醍醐灌顶,明了了谢秀衣的计划。
“该死,那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混账。”想到自己那些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同僚,齐虚真便恨得齿牙都险些咬碎。以谢秀衣那具残败破朽的身躯,别说捱过整个司命之仪了,只怕是一刀下去,她便会因过度失血而亡。而如今谢秀衣敢于自投罗网走入囹圄,定然是因为她有“不死”的底气。
这份底气从何而来呢?当然只有源自他们本宗的秘术了!
想到这,齐虚真在愤恨恼怒之余又生出了几分隐秘的窃喜。他虽然身负重任前来咸临,但本宗之所以命他来做凡尘的任务还不是因为认定他已无更大的利用价值,只配在凡人堆里作威作福而已。齐虚真不敢违抗本宗,但也绝不甘心屈就于此,若是他能掌握谢秀衣身上的不死秘术……
“楚卿,你说得对。寡人的子民不过是被奸邪之辈利用蒙蔽,成了有心之人手里的一柄刀而已。”齐虚真做悲悯之态,“寡人有义务引领百姓重归正途,楚卿,且随寡人一同前往天音塔祭台!”
楚老将军当即起身行礼:“是!”
自以为堪破敌人计谋的“宣怀王”携国师与辅国大将军离开了酒楼,迈出酒楼门槛的瞬间,楚老将军不动声色地朝着大堂内瞥了一眼。只见一书生打扮的青年正背对着他倚靠在窗边,好似要敬谁似的举了举手中的茶杯。仅一眼,楚老将军便很快地收回了视线。
……
“我从未做过谍报之事,只怕会坏了你的事。若要在那贼子跟前做戏,我应当如何作为?”
“楚伯您什么都不用做,一如既往便可。我会安排人在您身边教您一些细节以及话术,而这近身期间的尺度,侄女相信您也心中有数。放心吧,楚伯您是最不像细作的细作,他不会怀疑您的。”
“是吗?那你可真是最不像忠臣的忠臣了。”
……
前往祭坛的那一路,楚无争想了许多许多。
但最终,那些思绪都随着叆叇的浮尘一同飞向黯淡的天光,融入一片迷蒙与虚无。
——“大日已经不再,无论我再如何伪装,也终究只是伪日而已。”
当真是如此吗?秀衣。辅国大将军强忍着撕心裂肺的痛心之感,故作无事地看着马车窗外浮薄的天色。虽然今日的阳光既并不明媚也不灿烂,但它确确实实将人世照亮了。
“楚卿,你在想些什么?”为表贤明而与臣子同坐马车的“宣怀王”问道。
鼻头酸涩仅是一瞬,舌根压着黄连的苦意。拧起的眉心骤然舒缓,如抚平衣裳的褶皱般,拂得平平整整的。
“回陛下,老臣只是在想,天……可能要下雨了。”
……
——谁上去,谁就是与俺们为敌!
亲身奔赴祭台的“宣怀王”甫一入场,便目睹了这一场堪称可笑的闹剧。民众的呼喊确实堪称振聋发聩,那阵阵席卷而来的声浪让齐虚真面色难看的同时也暗自心惊。他虽然早就知道宣白凤备受民众爱戴,但没想到一介死人的声望竟高到这种境地。
看来不惜牺牲一城也要解决掉宣白凤是对的,放任对方继续成长下去,咸临早期的布局迟早会毁于一旦。
想到这,“宣怀王”便有些坐不住了,他站起身正想往祭台上走时,护卫在一旁的楚老将军却突然抬手拦住了他。
“陛下,您龙体尊贵,何必以身犯险?”楚老将军脸上尽是惊愕,似是没想到他竟当真要在如此群情激涌的情况下登上祭台,“这些平民手无寸铁,翻不起什么大浪。事后让禁卫军前来驱赶民众便是了,您只需要待在马车里说几句……”
楚老将军言辞恳切,但齐虚真却直愣愣地仰头看着祭台上方,目眦欲裂,神情骇然:“不行!”
距离较远时尚且不觉,距离近了,齐虚真才发现天边垂云而下的光芒如一个破损窟窿中漏下的金穗,那黯淡微弱的光柱如有形态般照落在祭台之上。凡人或许感知不到,但他却能看得出来,整个咸临国的国运竟然在朝一个将死之人汇聚!
该死的,该死的!必须做些什么!从未想过国运竟会流失的齐虚真强捺下心头的恐惧,果断迈步朝着祭台走去:“她不是自请司命之仪求世人杀她吗?!寡人也是苍生,寡人也可持刀,若是寡人能杀了她,那一切便都是天意!”
“陛下?!”楚老将军惊疑不定地低喊,再次上前拦住了“宣怀王”,“还望陛下珍重龙体,您出现在这里已经足够了,如何能以千金之躯去承担持司命刀的代价?还请臣——或者国师替您去持司命刀吧!”
齐虚真原本满心焦躁不耐,他在心中破口大骂一介凡人能顶何用?只有他才能真正杀了谢秀衣那厮。但被楚老将军一言点醒之后,他才稍微冷静了下来。站在楚老将军的角度来看,阻止君王以身犯险是天经地义的,以楚老将军的忠心,只怕会抱着“宣怀王”的大腿求他不要犯险。继续这般掰扯下去只会浪费时间,左右无论是“宣怀王”还是“国师”,本质都是他的一具驱壳……
“爱卿说得对,国师与寡人平起平坐,理应由国师以身相代。”“宣怀王”冷静下来后,面上露出一丝宽和的笑,搀扶起已经膝盖触地的老将军。站在“宣怀王”身后的国师依言缓步而出,脱掉斗篷后露出其下一身神圣不可轻亵的国师长袍,而后在众目睽睽之下举步踏上了祭台的阶梯。
眼见有人登梯,祭台下的百姓们一阵骚动,“宣怀王”当即站出来,大义凛然道:“寡人乃咸临天命之子,昔年因妄立皇储而犯下惊天大过,今日又怎可重蹈覆辙?!诸君,今日寡人在此,国师在此,便由国师代寡人持刀,由寡人代国师以承罪,以此叩问上苍——”
“吾儿与尔是否有罪?!”
冠冕堂皇的话语,让隐隐暴动的人群安静了下来。“宣怀王”表现得宛如一个后嗣犯错而悔不当初的父亲,一时间,这番作秀也蒙蔽了世人的眼睛。更何况这些年来国师积威甚重,自大败夏国一事后,在不少平民百姓心中,国师已经与天神划下了等号。
“她敢于请司命刀叩问天下,难道是因为她有让自己‘伤而不死’的把握吗?”齐虚真思忖,他能被派遣来咸临接手搅乱朝纲之事,其本身自然不会是全无筹谋手段的草包。想到这些年来这位谢军师层出不穷的诡术秘法,齐虚真顿觉醍醐灌顶,明了了谢秀衣的计划。
“该死,那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混账。”想到自己那些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同僚,齐虚真便恨得齿牙都险些咬碎。以谢秀衣那具残败破朽的身躯,别说捱过整个司命之仪了,只怕是一刀下去,她便会因过度失血而亡。而如今谢秀衣敢于自投罗网走入囹圄,定然是因为她有“不死”的底气。
这份底气从何而来呢?当然只有源自他们本宗的秘术了!
想到这,齐虚真在愤恨恼怒之余又生出了几分隐秘的窃喜。他虽然身负重任前来咸临,但本宗之所以命他来做凡尘的任务还不是因为认定他已无更大的利用价值,只配在凡人堆里作威作福而已。齐虚真不敢违抗本宗,但也绝不甘心屈就于此,若是他能掌握谢秀衣身上的不死秘术……
“楚卿,你说得对。寡人的子民不过是被奸邪之辈利用蒙蔽,成了有心之人手里的一柄刀而已。”齐虚真做悲悯之态,“寡人有义务引领百姓重归正途,楚卿,且随寡人一同前往天音塔祭台!”
楚老将军当即起身行礼:“是!”
自以为堪破敌人计谋的“宣怀王”携国师与辅国大将军离开了酒楼,迈出酒楼门槛的瞬间,楚老将军不动声色地朝着大堂内瞥了一眼。只见一书生打扮的青年正背对着他倚靠在窗边,好似要敬谁似的举了举手中的茶杯。仅一眼,楚老将军便很快地收回了视线。
……
“我从未做过谍报之事,只怕会坏了你的事。若要在那贼子跟前做戏,我应当如何作为?”
“楚伯您什么都不用做,一如既往便可。我会安排人在您身边教您一些细节以及话术,而这近身期间的尺度,侄女相信您也心中有数。放心吧,楚伯您是最不像细作的细作,他不会怀疑您的。”
“是吗?那你可真是最不像忠臣的忠臣了。”
……
前往祭坛的那一路,楚无争想了许多许多。
但最终,那些思绪都随着叆叇的浮尘一同飞向黯淡的天光,融入一片迷蒙与虚无。
——“大日已经不再,无论我再如何伪装,也终究只是伪日而已。”
当真是如此吗?秀衣。辅国大将军强忍着撕心裂肺的痛心之感,故作无事地看着马车窗外浮薄的天色。虽然今日的阳光既并不明媚也不灿烂,但它确确实实将人世照亮了。
“楚卿,你在想些什么?”为表贤明而与臣子同坐马车的“宣怀王”问道。
鼻头酸涩仅是一瞬,舌根压着黄连的苦意。拧起的眉心骤然舒缓,如抚平衣裳的褶皱般,拂得平平整整的。
“回陛下,老臣只是在想,天……可能要下雨了。”
……
——谁上去,谁就是与俺们为敌!
亲身奔赴祭台的“宣怀王”甫一入场,便目睹了这一场堪称可笑的闹剧。民众的呼喊确实堪称振聋发聩,那阵阵席卷而来的声浪让齐虚真面色难看的同时也暗自心惊。他虽然早就知道宣白凤备受民众爱戴,但没想到一介死人的声望竟高到这种境地。
看来不惜牺牲一城也要解决掉宣白凤是对的,放任对方继续成长下去,咸临早期的布局迟早会毁于一旦。
想到这,“宣怀王”便有些坐不住了,他站起身正想往祭台上走时,护卫在一旁的楚老将军却突然抬手拦住了他。
“陛下,您龙体尊贵,何必以身犯险?”楚老将军脸上尽是惊愕,似是没想到他竟当真要在如此群情激涌的情况下登上祭台,“这些平民手无寸铁,翻不起什么大浪。事后让禁卫军前来驱赶民众便是了,您只需要待在马车里说几句……”
楚老将军言辞恳切,但齐虚真却直愣愣地仰头看着祭台上方,目眦欲裂,神情骇然:“不行!”
距离较远时尚且不觉,距离近了,齐虚真才发现天边垂云而下的光芒如一个破损窟窿中漏下的金穗,那黯淡微弱的光柱如有形态般照落在祭台之上。凡人或许感知不到,但他却能看得出来,整个咸临国的国运竟然在朝一个将死之人汇聚!
该死的,该死的!必须做些什么!从未想过国运竟会流失的齐虚真强捺下心头的恐惧,果断迈步朝着祭台走去:“她不是自请司命之仪求世人杀她吗?!寡人也是苍生,寡人也可持刀,若是寡人能杀了她,那一切便都是天意!”
“陛下?!”楚老将军惊疑不定地低喊,再次上前拦住了“宣怀王”,“还望陛下珍重龙体,您出现在这里已经足够了,如何能以千金之躯去承担持司命刀的代价?还请臣——或者国师替您去持司命刀吧!”
齐虚真原本满心焦躁不耐,他在心中破口大骂一介凡人能顶何用?只有他才能真正杀了谢秀衣那厮。但被楚老将军一言点醒之后,他才稍微冷静了下来。站在楚老将军的角度来看,阻止君王以身犯险是天经地义的,以楚老将军的忠心,只怕会抱着“宣怀王”的大腿求他不要犯险。继续这般掰扯下去只会浪费时间,左右无论是“宣怀王”还是“国师”,本质都是他的一具驱壳……
“爱卿说得对,国师与寡人平起平坐,理应由国师以身相代。”“宣怀王”冷静下来后,面上露出一丝宽和的笑,搀扶起已经膝盖触地的老将军。站在“宣怀王”身后的国师依言缓步而出,脱掉斗篷后露出其下一身神圣不可轻亵的国师长袍,而后在众目睽睽之下举步踏上了祭台的阶梯。
眼见有人登梯,祭台下的百姓们一阵骚动,“宣怀王”当即站出来,大义凛然道:“寡人乃咸临天命之子,昔年因妄立皇储而犯下惊天大过,今日又怎可重蹈覆辙?!诸君,今日寡人在此,国师在此,便由国师代寡人持刀,由寡人代国师以承罪,以此叩问上苍——”
“吾儿与尔是否有罪?!”
冠冕堂皇的话语,让隐隐暴动的人群安静了下来。“宣怀王”表现得宛如一个后嗣犯错而悔不当初的父亲,一时间,这番作秀也蒙蔽了世人的眼睛。更何况这些年来国师积威甚重,自大败夏国一事后,在不少平民百姓心中,国师已经与天神划下了等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