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0章 锻造法器(第2页)
经过炼化之后,灵丹之中的灵气纯粹而柔和,无论是凡人还是修士,吃了之后都能省下炼灵气化元气的水磨功夫。
而第二天子时,“下丹田”会与“上丹田”相互交换,象征着气归丹田,气机流转,运行周天。炼制成型的灵丹却会顺着鼎内留下的出口落在鼎身下方用来承接丹药的容器之中。
鼎身有三足,非龙非兽,乃取三足金蟾之象,金蟾自古以来便是吞气之功,尤其是三足金蟾更是金蟾之中的异种,月宫之中的月蟾便是三足。
而在内丹修行之中,三足一是象征着“三才”,三足乃是象征着此鼎以天地人,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二则是象征着“三宝”,也就是精气神。
三则是因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足象征着造化之功生生不息。
四是在内丹修行法门之中,要吞吐日月精气,采炼体内金汁玉液,金蟾善于吞气,内丹道着名的法门《钓蟾吞气法》便是以金蟾吞气之象为参考的。
且在内丹修炼中,“蟾光”常用来比喻修炼时出现的性光或金丹初成的景象,被视为体内真阴充盈,可以与真阳交融的吉兆。
而第五点则是最重要的一点,取三足是因为它足够稳定,这鼎不用炼丹之时,多是漏刻之用,为了保证漏刻之中的液态青铜可以正常的流下,必须要保证鼎身的稳定,故而取了三足。
三足蹲踞于象征“地户”的玄色玄武岩基座上,稳如磐岳,负鼎承天。鼎口边缘,铸有“十二时辰神将”环卫,如卫道兵,拱卫中央一尊微缩的“子午圭表”。
当然,这十二时辰神将并不是洪荒本源世界至高天庭之中的六丁六甲,而是未来秦牧要以天干地支为号敕封的十二位道宗神只,日月阴阳为首,十天干为辅,共筑十二地支之名,以天干地支纪年法与十二时辰之名号掌控时间之精准。
鼎盖则雕琢成“九重星穹”,中央开孔,垂下晶莹的“刻箭”,乃是用来指示时间的浮标,其形细长,直指鼎腹深处受水壶的刻度,如“玉液金波”,量度光阴流转。
整尊鼎器静置抱朴院的正中央,古朴苍劲,不饰浮华,却自有一股炉养乾坤、壶藏宇宙的玄奥道韵,俨然一座微缩的天地丹房。
当其运作,液态青铜自星穹盖孔顺着刻箭滴落发出清脆却又圆润的“嗒…嗒…嗒…”之声。
液态青铜落下,清泠如玉珠坠盘,在抱朴院中回响,让人可以静心凝神,不堕迷障。此声非仅计时,在修行者耳中更是那“水火交媾”之微音,每一滴落,都似坎离既济,阴阳二气在无形的“炉鼎”中媾和,是烹炼大药的火候具现。
也是那“河车运转”之节律,水滴匀速,如真意导引内炁,沿任督二脉流转,一刻一循环,应和着体内小周天的搬运。
同样也是那“玉液还丹”之倒计:刻箭随液体青铜浮升,刻度渐显,如同金液在丹田凝聚、大丹将成的过程。滴水穿石,时光累积,正是“攒簇五行”、“七返九还”的漫长修行在器具体现。
其上“天罡步斗”之刻度,十二时辰神将、八卦方位、圭表日影,共同构成一个微缩的天时罗盘。观鼎而知时辰,便是顺应天罡,把握修炼、斋醮、采气的玄机。
此鼎,是度量光阴之器,更是内丹炼养思想的具象图腾。它将无形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之功,外化为有形的滴水刻箭,将浩瀚宇宙的星辰运转、四时更迭,凝缩于方寸丹鼎之中。鼎鸣水滴,便是大道运行、金丹火候最精微、最恒久的道音,正是:时者,命也;守时合序,方契天心。
三座“礼器”“法器”“佛器”分别坐落于明心堂,抱朴院和无相壁三处的正中央,形成环绕之势,共同拱卫着云台之上的“神器”——封神榜与打神鞭。
那封神榜乃是一方圣洁无瑕的卷轴,不知道哑巴又在其中添加了什么材料,本来看起来有些邪异的绷带如今居然有些富丽堂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