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2章 又成一个(第2页)
罗汉为自觉者,罗汉有三义:一为杀贼义,谓杀尽烦恼贼;二为应供义,谓已断尽三界诸惑,道高德重,堪受人天供养;三为不生义,谓已出三界,不再受分段生死。
三义也让罗汉分了三境界,斩断烦恼为普通罗汉,断尽三界诸惑,受人天供养是为大罗汉,跳出三界,不再受分段生死便是阿罗汉。
而阿罗汉若是参悟觉他之道,便是菩萨境,可踏入菩萨法界。菩萨境为自觉、觉他却未能圆满者。
菩萨不过简称,全称当为菩提萨捶,意为觉有情。此境有三等含义:一为能觉悟之有情,是为自觉;二为觉悟于有情:菩萨们有大悲心,能够救拔一切众生,是为觉他;三为菩萨上求佛觉、下化有情,以大悲愿力,不计时间,不避艰苦,履行六度万行,经历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等五十多个位次,渐渐断除人我、法我的两种执障成就佛果。
那佛陀之果便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者,对于界内的见思惑,以及界外的尘沙惑、无明惑,悉皆断除,这是自觉;在自觉的基础之上,又能够以自己所觉悟的真理,转而觉悟他人,这是觉他;其觉悟的程度,能够到达究竟圆满的境界,这是觉满的意思。
至于缘觉,乃是辟支佛,有两种,一种位于菩萨,佛陀之间,一种位于罗汉与菩萨之间,后者是生于佛世,闻佛说十二因缘,修证成道,称为‘缘觉’;前者是生于无佛之世,由前世的善根,春观百花开,秋睹黄叶落,观自心、外境的变迁而悟无常、苦、空、无我的道理,证到缘觉果,称为‘独觉’。
你这大雷音寺,无自觉者,也无觉他者,更别提那觉行圆满之辈了,便是那辟支佛传承也无。
至于如来,乘如实道来成正觉,故曰如来;如实道来,故名如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那《如来大乘经》中的法门你们修的倒是不差,倒是那修行,要人觉悟之法却是不曾修过,怎个能称之为佛门圣地?你又怎个能称作如来?”
“阿弥陀佛!谢过前辈指点。”无论是老如来还是马王神都对着江玄行了一佛礼,之后便靠在一边沉思。
江玄又回头看向了执律长老:“至于圣贤,圣是文明的开创者或改革者,能立天下之大本而参赞天地之化育,是道德与智慧的极致,可通晓天道、人性与万物之理,正所谓通达天道,又能经世济民便是圣人。
而贤是圣人之道的践行者与传播者,是某一方面的卓越者,德行高尚且能力出众。
只是你天圣教以圣为号,教主更是号称可以指点众生的圣师,却一不见圣人之道,不能通达天道,又不能经世济民,怎能称圣?
既不能践行那圣人之道,又不能传播圣人之法,将那好好的圣人道理扭曲成了那般阴邪之物,又是怎个说法?
唯有你们那文元祖师还有些看头,剩下的争名夺利,多贪多杀,谁将你们那圣人的教诲记在心头了?你们说要三不朽,要立功,立德,立言,你们天圣教又有几个做到了?
不说这些,你说天魔教三百六十堂穿插于红尘之中,那你们对这红尘世界的发展有何益处?是发明了什么能够帮助耕种之利器,还是做出了经济的提升?不过是借助人多势众,行走市井巷陌求些钱财情报罢了,怎成圣?哪里贤?”
执律长老听的直咧嘴,但是什么话也说不出来,毕竟,“为百姓日用”的理念也只是个口头花花罢了,若是真能做到这一点,天圣教也不至于成为天魔教了。
几代教主争权夺利,把天圣教搞得乌烟瘴气,教中各大派系勾心斗角,哪有几个好东西?口上说着要继承圣人之学,结果,圣人要是真的传下了这般学问,那可真是逆天了……执律长老心里清楚的很,圣化为魔,天圣教化为了天魔教,是一点也不冤。
江玄说过一番之后,目光从江国师的身上扫过,居然让江白圭浑身一个激灵。不过江玄却是还没说什么,毕竟,江白圭的事和他没关系,他也不愿意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