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朱元璋担任校长(第3页)
“虽说仍是大明的皇帝,可除了身份,能插手的事却越来越少。他既不便主动站出来彰显皇权,怕的是臣子们误会你我父子间生了嫌隙。可心中又难免惦记着国事,尤其是军务。”
“如今苏河提出建中央军校,还愿让你父皇参与其中,一来能让他有个名正言顺的去处,彻底卸下朝堂政务的牵绊,二来也能借着军校之事,着手推进军政分离的改革,让中央军委的筹建提上日程……这可是一举两得的安排啊。”
马皇后一番话点透了其中的关节,朱标心中对母后的聪慧愈发仰慕。
此前他还担心父皇插手军务会引发朝堂动荡,如今看来,这一切的安排早已形成了一个比他想象中更完美的闭环。
他不禁感慨:“儿臣终究是愚钝了,竟没看出父皇的深谋远虑。”
“你也不必过谦。”朱元璋摆了摆手,语气中带着几分郑重,“记住,皇室的命运,永远要握在自己手中。苏河这混小子能想到这些,咱不能亏待了他。至于如何安排,便由你去斟酌,年轻人的事,咱懒得管。对了,明日你做好准备,咱要当着众武将的面宣布建军校的事。等你处理完胡惟庸的案子,咱们也该收回那些文官手中的武装力量了。”
朱元璋说这话时语气轻描淡写,可落在朱标耳中,却让他心头一凛.
这便是从尸山血海中淬炼出的帝王决断,字字句句都透着不容置喙的杀气。
“儿臣谨遵父皇之意!”
朱标躬身行礼后,便转身离开了菜园。
园中只剩下朱元璋与马皇后二人,马皇后看着朱元璋的侧脸,柔声问道:
“如今你倒说说,苏河的出现,对大明究竟是好是坏?”
朱元璋没有立刻回答,而是陷入了沉默。过了许久,他才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