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人工孵化小鸡的进度(第2页)

“苏大哥!你说的可是上回那事?就是把鸡蛋放进温暖的箱子里,能比母鸡孵蛋快三十天出壳的法子?”朱棣忽然插话。

上回苏河提这事时,他也在场,只是听得不仔细,竟把“恒温箱”听成了“温暖的箱子”。

苏河瞧着他那懵懂的模样,也没深究。

毕竟这年代的人不懂“恒温”也正常,便没多解释,只点了点头。

朱标却皱起眉:“苏兄,这事咱倒还有些印象,只是当时咱们主要在说研究院的事,没多细聊。那人工孵化小鸡的法子,难道已经成了?可咱记得,研究院里不是于友祥、陶成道他们在研制武器么?蒸汽机、新炮、新火枪都还没成,他们怎会去研究小鸡?”

他仔细回想了片刻,模糊的记忆渐渐清晰,却更添疑惑。

“起初我也想让于友祥腾出些精力,再从工部抽调些人手来做这事。”苏河语气里带了点无奈:

“可后来才发现,你们整个朝廷里,居然连一个懂农科的官员都没有!说起来我就气,大明六部里,吏、户、礼、兵、刑、工,对我而言最有用的是工部,可工部专管大型土木营建,跟农科半点不沾边!最后没辙,我只能自己掏腰包去民间寻访有能耐的人!”

这话倒没说错。

古人因思想禁锢,即便有人在农桑畜牧上有新发现,若没有身份地位,也难将法子传出去。

泱泱华夏传承千年,怎会没有农科相关的书籍?

最有名的便是北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

可这本书能广为流传,并非只因内容实用,更因贾思勰出身书香世家,家世显赫。

中年时他能以无资历之身任郡太守,便是凭了家世。

后来他在自己管辖的地界,以太守之名推行书中记载的《济民要术》,百姓照此劳作后果然收成大增。

百姓有了好收成,皇室自然受益,《齐民要术》才得以流传开来。

可自那之后,华夏再出一本重量级农科书籍,竟已是一千多年后的明朝。

那便是徐光启所著的《农政全书》。

这书整合了《齐民要术》的精华,更添了许多新的农作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