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要不造坦克?(第3页)

 

全身用金属打造,带着机枪和大炮,一发炮弹就能在千米外杀敌,威力惊人,还能无视各种地面障碍。

 

可这念头刚冒出来,就被苏河压了下去。

 

眼下造坦克根本不现实。

 

单是所需的精密零件,比如细如发丝的探针,就远非大明如今的工艺能做到。

 

更别说履带这种高精度部件了。

 

“好!老于,你这次立大功了!”

 

苏河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里满是赞许:

 

“等我去看过,要是真成了,往后你于友祥的名字,在族谱里得单独开一页!”

 

饭要一口口吃,先会爬再学走,最后才能跑。

 

苏河比谁都清楚这个道理,研发急不来,只能慢慢来。

 

但该有的鼓励,他绝不会少。

 

这话让于友祥那颗早已在官场磨砺得沉稳的心,此刻竟也泛起了波澜。

 

他并非在意族谱单独开页。

 

早在当上工部尚书时,他就已是家乡的名人。

 

他真正想要的,是青史留名。

 

历史上的工部尚书、甚至宰相何其多,可真正能被后世记住名字的,寥寥无几。

 

如今他有机会成为这样的人,怎能不激动?

 

“对了老于,差点忘了正事。”

 

苏河忽然后撤一步,让身后的徐沛上前,两人面对面站着:

 

“我给你介绍下,这位叫徐沛,来自离应天府差不多几千里地的小鸡屯,早年曾是童生,读过些书。”

 

他话锋一转,点明重点:“不过这些都不重要,关键是,往后他就是你研究院里农科分支的负责人。”

 

接着,苏河又转向徐沛:“刚才我跟于院长说的话,你也听见了,他的身份你该清楚,我就不多介绍了。”

 

于友祥看着徐沛,心里自有掂量。

 

苏河举荐的人,从没有平庸之辈。

 

他当即拱手,语气客气:

 

“徐兄弟,在下于友祥,现任研究院院长。你能得苏大人力荐,定然有过人之处,往后还望多多合作!”

 

面对这位大官的客气,徐沛显得有些惶恐,连忙拱手回礼,连说“不敢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