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章 小秀才(黛玉庶弟17)

 放榜那日,我正在院子里教黛玉认种子, 

 黛玉很喜欢花草! 

 林墨雨气喘吁吁地跑进来,手里举着张红榜, 

 纸边都被风吹得卷了起来:“大哥!你是第一!县试第一啊啊!” 

 红纸上 “林墨玉” 三个字写在最顶端,朱砂笔勾勒的圈格外醒目。_小_说*宅· `追¢最.新?章′节¨ 

 贾敏抱着黛玉走出来,看了红榜突然捂住嘴, 

 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掉:“我的儿…… 总算是有出息了。” 

 接下来的日子,我几乎泡在了书房里。 

 林如海把府试、院试的历年真题都找了出来, 

 每日天不亮就陪我研读。 

 天天给他的至交好友写信,要押题,划重点! 

 他教我写策论时要 “立足民生,兼顾时势”, 

 论经义时需 “引经据典,自有风骨”。 

 有时讨论到深夜,贾敏会端来莲子羹,笑着说:“你们父子俩,倒比其余考生齐心。” 

 林如海笑了:“父子齐心,其利断金!” 

 贾敏温柔一笑:“咳咳,那也要注意身体!墨玉才八岁!还小呢!” 

 我:“是呀!爹爹!” 

 林如海神色莫名:“你们啊!这不是趁着我无事,先考一个秀才,乡试三年一次, 

 等下次,正好是五年后!翻过年,就是会试,殿试又一年!” 

 “岂不是正好!墨玉到时也大了!” 

 贾敏温柔的说好, 

 “哎呀,说不过你!你是他父亲, 

 总不会害了他去!随你安排吧!” 

 …… 

 …… 

 府试考策论那天,题目是 “论江南漕运之弊”。′白¢马^书.院, ¨免,费?阅\读` 

 我想起跟着林如海查抄盐运贪腐案时的见闻, 

 又结合姥爷说的海贸见闻,笔走龙蛇,竟写出了五千字的长文。 

 放榜时,我的名字依旧在榜首, 

 院试是最后一关,由学政大人亲自主考。 

 走进考场时,我忽然想起第一次在扬州巷口被胖墩欺负的模样, 

 再看看如今握着笔的手,竟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三场考下来,无论是经义还是诗赋,都答得游刃有余。 

 …… 

 …… 

 回家的路上,黛玉坐在贾敏怀里。